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6大误区,导致更重的疾病,这些问题你知道吗

气温固然是诱发心血管意外的重要因素,更关键的原因是,许多致命重症背后,和一个无声的隐形杀手──高血压脱不了关系。它没有明显症状,却悄悄地、一点一滴地蛀蚀身体机能。国人十大死因中,与高血压有关或密切相关的占了一半。

2018年,Circulation杂志在线刊出了我国“十二五”高血压抽样调查(CHS)结果,我国≥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2%,患病人数达2.45亿;正常高值血压患病率为41.3%,患病人数4.35亿。

《全国高血压控制状况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23.2%,但其知晓率不及50%,相关常识缺失导致防治工作做得并不好。

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6大误区,导致更重的疾病,这些问题你知道吗

困惑1

既然我的高血压找不到原因,应该是体质关系,这和人的身材有高有矮、有人容易过敏的道理一样,不必控制,降下来反而不好。

高血压需控制,才可降低血管与重要器官发生严重的合并症。

大部分高血压是找不到确切原因的「原发性高血压」,这和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有关,原发性或因其他疾病(例如甲状腺机能亢进)都会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若不治疗,对大脑、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伤害就在持续进行,应维持血压正常,才能避免严重合并症。

因为高血压可怕之处,在于它的长远杀伤力。

血管像河川,平日下雨,水量大些看不出堤防是否稳固,但长期高水压冲击,可使堤防出现缺口甚至倾圮,万一碰上飓风豪雨,水压暴升,大江溃堤酿灾祸只是瞬间的事情。人的身体也是,会逐渐适应血压增高,但血管与器官已经慢慢受伤,一旦大笑、狂怒或天气酷寒,便可能引发中风或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等意外。

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6大误区,导致更重的疾病,这些问题你知道吗

高血压若不控制,对身体主要器官的戕害有:

●动脉:血压高可能使动脉内膜增厚,使血管硬化,管壁变厚且狭窄;并会破坏动脉管壁,形成斑块或动脉瘤,万一发生主动脉剥离、破裂,将比心肌梗塞更危急,病人甚至来不及开刀就丧命。

●心脏:血压高造成动脉阻力增加,导致左心室得更用力才能将血液打出去,长久下来左心室会变肥大,致使心脏衰竭;供应心脏血流的冠状动脉硬化,因而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危险增加。

●脑部:高血压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或是血块阻塞血流至大脑各部位,是引起中风主要原因。

●肾脏:血压高会使肾脏血液循环恶化,破坏肾功能,引起肾衰竭。

●眼睛:造成视网膜病变,严重会失明。

●代谢症候群:高血压经常带来另两个坏朋友——高血糖和高血脂,将来容易发展成糖尿病、心脏病、中风。

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6大误区,导致更重的疾病,这些问题你知道吗

所以,每个人都应知道自己的血压是多少,若超过120/80 mmHg(毫米汞柱),或者出现头痛、头晕、流鼻血等症状,更需小心是否血压高。

困惑2

我刚过40岁,血压130/85 mmHg,应该没什么大碍吧?

血压130/85 mmHg,你将来罹患心血管病机率会增加两倍。

高血压的治疗准则JNC 7,新列入收缩压120~139,舒张压80~89 mmHg,属于高血压前期。这些人将来发生心血管病的机率,比血压正常人大两倍。因此130/85 mmHg,如果没有糖尿病、心脏病、曾经中风等危险因子,应该调整生活形态控制血压。

JNC 7强调,即使你在55岁血压正常,终其一生仍有90%机会罹患高血压。所以,愈早开始注意生活起居,愈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状态,这比买一堆健康保单经济实惠得多。

控制血压不单是吃药而已,可别小看良好生活形态对控制血压的贡献。再好、再有效的降血压药物,平均降血压的功效约是8mmHg左右,有益健康生活方式的效果,不比吃一颗降压药逊色。

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6大误区,导致更重的疾病,这些问题你知道吗

对高血压有益的生活形态,包括:

困惑3

高的那个血压(收缩压)高一点没关系,因为低的血压(舒张压)正常比较重要。

舒张压和收缩压一样重要。尤其50岁以后,收缩压比舒张压更重要。

过去有舒张压比收缩压重要的说法,认为低的血压不超过90mmHg就不算高血压。但JNC 7认为,年龄超过50岁的高血压病人,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控制收缩压比舒张压更重要。

高血压究竟要控制在多少才理想?

JNC 7调整过去标准指出:要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应将血压控制140/90 mmHg以下,对于已经有糖尿病或肾脏病的患者要求更严格,应控制在小于130/80 mmHg。

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6大误区,导致更重的疾病,这些问题你知道吗

困惑4

高血压药物可以自己调整,血压正常就不用吃了。

需把高血压当成慢性病,终生控制。停药后一两天血压正常,是因为药效还在,之后还是会升高。

很多病人明知自己有高血压而逃避治疗,理由是「要吃一辈子的药,从此变成药罐子」,所以能拖就拖,迟迟不肯就医。其实没有吃一辈子啊,只吃后面半辈子的药,却能减少得心脏病、中风的危险,我总是这么和病人说。

或者有病患自己当医生,将每日服用一次,改成两天一次。等隔天或接连几天量血压正常或稍高,没有什么不舒服,干脆把药停了。

而停药后几天血压正常,是因为药物维持血压效力还在,等到药物浓度完全消失,血压会再度上升,回到没控制的高血压状况,将来发生合并症的机会同样高。更且,有些药若骤然停用,可能会使血压反弹、心跳加快更危险。

正确减量应由医师判断,不是拉长服药间隔,应是从吃一颗改为半颗,或改用其他类降压药物。

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6大误区,导致更重的疾病,这些问题你知道吗

困惑5

既然自家人都有高血压,那么药物应该可以通用吧,先生的药分给太太吃没关系。

高血压的治疗需量身订做

诊治高血压,需考量病人的年龄、性别、有没有抽烟、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病等问题;且要评估高血压是否已经造成病人心、肾、脑、血管等重要器官伤害;再决定该用哪种作用机制药物,目标是希望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的发生率,成为个人专属的血压治疗。

因此,即使血压同样是150/100 mmHg的两位病人,有可能甲病人只需降血压,但乙病人还需考量心脏扩大问题,治疗方式不同。病人千万不要贪图省事乱吃他人的降压药。

困惑6

高血压药吃愈少愈好,副作用也少得多。

不一定。现今高血压治疗趋势,的确偏向每天吃一次长效型药物,但多数高血压病患需要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才能达到理想血压值。

高血压药物进步快速,选择慢慢释放药效、每天吃一次的长效型降压药,可以增加病人长期服用意愿。而JNC 7发现,大部份高血压患者需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

有些病患常抱怨吃了降压药,出现头晕、干咳、脸红、阳痿等副作用。建议在下次就诊时告诉医师,因为降压药种类繁多,真有不适,医师可以改处方,千万不要自己停药。

如何让病患愿意遵守和配合医师治疗,是血压控制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因素,建议病人:对治疗有疑问,一定要告诉你的医生。

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6大误区,导致更重的疾病,这些问题你知道吗

好好量血压,储蓄健康本钱,正确测量血压应该:

  1. 量血压的前半小时,避免进食、运动、抽淤、喝含咖啡因饮料。
  2. 使用经过认证的血压计(只要校正无误,水银、电子血压计均可)。
  3. 舒适坐在椅子上,脚应着地。至少休息5分钟才开始测量。
  4. 测量时,手臂位置与心脏同高,血压计的臂带大小应可围绕手臂80%,大人、孩童需用不同的臂带。
  5. 血压应至少测量两次,取平均值。

一般民众约3个月,高血压病患依照医师指示多久量一次血压。建议在家量供医师比较,以免有的人到医院因为紧张,测出来的是白袍高血压。

如果好好控制血压,可以

你高血压吗?

当血压超过115/75mmHg,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即逐渐升高

血压标准收缩压舒张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高血压   收缩压   降压药   心肌梗塞   病患   器官   认知   医师   误区   血管   血压   药物   病人   困惑   心脏   危险   疾病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