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为什么还要学西医?

医学分为两大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系统解剖学、组织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药理学这些属于基础医学,其他的属于临床医学。

我们看看《黄帝内经》所处的秦汉时代,基础医学是什么进展:

首先中医是有解剖学的,我们现在用的“解剖”一词,本身就来源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灵枢》:“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解剖一词就是中医发明的。

《黄帝内经》确立了五脏六腑体系,包括肝、心、脾、肺、肾、胆、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以及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以及络脉体系中的浮络(浅表血管)、孙络。

中医之所以能够有五脏六腑体系,这恰恰意味着,我们曾经去解剖过。

中医不仅知道它们长什么样,还观察到了它们的生理功能。

但是当时没有显微镜,看不到细胞,所以看不到细胞,所以没有组织学;没有电子显微镜,看不到细胞内的结构,所以没有细胞生物学;没有PCR技术,没有Western blot,所以没有分子生物学。

当年的工具还不够精细,两千年前的人类对解剖的认知,也只能停留在这里了。

换句话说,作为基础医学的解剖学,很快就迎来了它的大瓶颈。

并且,在今后的一千多年里,解剖学将长期卡在瓶颈。

基础医学停滞不前了。

可是,病人还是要看,临床医学需要发展啊!

没有更先进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就只能在“试错—犯错—再试错”当中陷入遥遥无期的循环啊!

古人是很聪明的,他们很快就找到了打破局面的关键——发展新的基础医学。

中医有个特征,就是特别注重脏腑的运动和联系,以及人与自然的联系。

其实西方人也很聪明,他们知道解剖学已经处在瓶颈,也在寻求新的基础理论,来发展临床医学。比如希波克拉底的“四种体液学说”,就是西方人寻求突破的努力。

希波克拉底这个名字,学医的肯定不陌生,每一个医学生的开学课,就是希波克拉底的《医学生誓言》。

可惜西方人并没有形成体系,这是由于西方人偏孤立、静止的文化土壤所限制的。

而东方人的文化土壤则更多讲运动、联系,因此才形成了中医学体系。

能在贫乏的解剖学基础上,发展出如此繁华的医学体系,这,就是中医学的魅力。

也是我为什么这么多年的西医学习下来,还依然认可中医学的原因之一。

而现在,随着工具的进化,解剖学也从原始的脏腑解剖学,进化到了系统解剖学,再到微观的组织解剖学,再到细胞生物学,甚至到分子生物学,可以说现在的基础医学是获得了大的充实。

展望未来,解剖再细,总有穷尽,而病还得看。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再次需要中医学思维来冲破医学瓶颈。

西医的这些基础医学,要学。我们中医的优势是,我们可以将西医成果在临床上发挥到极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西医   黄帝内经   中医   细胞生物学   脏腑   分子生物学   中医学   解剖学   西方人   土壤   瓶颈   临床医学   体系   医学   基础医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