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雨果是浪漫主义作家,可是他的笔一点都不浪漫,打不完的战争,写不完的苦难,道不尽的人性的辛酸。

他写两个强盗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一个放火,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他写《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的钟声就和他的爱情一样,消失了。

他写《九三年》,还是一片刀光剑影。

他写《悲惨世界》,男人因为贫穷而犯罪,女人因为没钱而堕落,孩子因为苦难而受虐,有钱人虐待穷苦人,贵族把穷人当牛马。

他所在的世界并不美好,他所看到的人生并不公平,上帝还不能秉公执法,人还有高低贵贱,世界没有公平可言。

他写这些,是想让人看到自己的悲哀,人生在一个从不公平的世界,但一定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否则就连为人的资格也失去了。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人生绝大多数苦难,都是因为没有钱。

17岁的冉阿让,不忍心看着姐姐的孩子活活饿死,自己身上又没有钱,就从街上偷了一块面包,因为这一块面包,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五年的青春,不抵一块面包的价值。

在监狱里,他担心姐姐和她的孩子,为了能回去照顾穷困潦倒的姐姐和她的几个孩子,冉阿让几次三番试图越狱逃走,可是每次都没能成功,却让刑期增加到了19年之长。

19年,少年熬成中年。

暗无天日的苦役生活,使这个可怜的人受尽苦难。

当他被释放出狱的时候,身上却已经带着了那个摘也摘不掉的“苦役犯”的罪名。

即使是做苦工,人们也不愿意要一个曾经犯过罪的人,他们可不管他因为什么犯罪,现在有没有变好。

他找不到工作,甚至连住的地方也找不到,因为没有人愿意为他提供。

他从监狱出来,外面的世界对他的欢迎,就是不断地拒绝和排斥他,在那个以阶级论地位的年代,他成为最不受待见的一类人。

有钱人为所欲为,冉阿让寸步难行。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冉阿让敲开了无数扇门,可是当他们看见冉阿让的时候,都是鄙夷和拒绝。

他苦役犯的身份,让人唯恐避之不及。

他身上有一些现钱,可是就算给钱,别人也不给他住的地方,也不卖给他吃的。

他请求人家给他一碗水喝,可是别人说要给他一枪。

逼不得已,他进了一个窝棚,进去了才发现那是一个狗窝,他被狗咬跑了。

他恨恨地说:我连一条狗都不如。

终于,他有点破罐子破摔,躺在印刷厂门口睡觉,一个老太太问他在干什么,他粗暴无礼地回答:老太婆,我在睡觉。

这个世界对他不温柔,所以他也对之粗暴。

有些人对别人残忍,是因为自己被残忍对待,对别人温柔,也是因为知道被温柔以待的感觉。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老太太和其他人不一样,她给冉阿让出了主意,让他去试试敲神父家的门。

冉阿让心里已经绝望了,但他决定再试一次,“再敲开一扇门,最后一次,碰一碰运气!”

莫里哀主教开了门,把冉阿让请回了家,他没有因为苦役犯的身份嫌弃冉阿让,他和冉阿让亲切交谈,并对这个不幸的人充满了同情和关爱。

给他端上热乎乎的饭菜,亲切地安排床铺给他安睡。

然而,看到席上闪闪发光的银器,这个困窘至极的苦刑犯,忍不住地把它放入自己的口袋,随后逃之夭夭。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长期生活在黑暗里的人,是不容易睁眼看世间的光明的。

他曾经拼命就想逃离监狱,他曾经进入监狱就是因为没钱,现在,看见钱摆在他的眼前,哪怕不是他的,他又怎能不心动呢?

溺水的人会抓住一切能够抓住的东西,饥饿到了极点的人,会抓住一切能吃的东西,而冉阿让是一个因为贫穷而受了十几年苦的人,一个在牢里就已经“判了社会的罪”的人,一个“下定决心将来总有一天,要和它算账”的人,他该用什么来抵挡金钱带来的诱惑?

试想一下,假如世间没有比较,没有伤害,没有因为物质而带来苦难,那么谁愿意做偷鸡摸狗的事情呢?

假如不是没有办法了,冉阿让十九年前就不会偷面包,也就不会做苦役犯。

生活常把人逼到绝处,且在绝处摆满诱惑,能不被诱惑的,又有多少呢?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冉阿让偷了莫里哀主教的东西逃跑了,可是他很快就被警察抓住了。

冉阿让以为,主教一定会把他送进大牢。

然而,慈祥的莫里哀却矢口否认,提醒冉阿让:“您为什么不说,这是我送给您的呢?”还把一对银烛台也加以赠送。

主教再一次拯救了他,这一次拯救的不止是他的身体,还有他的灵魂。

法律和规矩可以约束一个人的行为,爱却能拯救一个人的灵魂。

史铁生说: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命运是不存在公道和不公道的,否则,就不会好人受苦,坏人却安享生活。

爱是伟大的,更是崇高的,但是最崇高的爱,不是你对我好,所以我才爱你,而是我爱你,所以我对你好。

这样的崇高,也许很难理解。

但最崇高的事物,往往也是人们所不能理解的事物。

冉阿让得救了,连他的灵魂一起得救。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生活让你吃的苦,永远不会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得到补偿。

摆在你面前的路,始终有两条,一条是对生活的报复,另外一条是对生活的宽恕和爱。

有人说吃亏是福,其实吃亏永远是吃亏,永远也变不成福气。受的苦也永远是苦,变不成甜,所谓苦尽甘来,只是你熬到了甜刚好到来的那一刻。

生活里没有一个判官,当你吃苦之后,就判给你一点甜,当你付出了之后,就判你收获。

但生活始终在黑暗和痛苦中,给人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那就是带着爱坦坦荡荡地生活。

被爱拯救的冉阿让,开始爱别人。

他改名换姓,洗心革面,勤勤恳恳工作,成就了一番事业。获得大量财富以后,他不遗余力地救济孤寡、造福社会。

他的善行帮助了很多人,因为深受当地人爱戴,被推举为市长。他关心市民疾苦,牵挂底层民众,就像一道光,温暖地照进贫苦人的生活。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冉阿让开办的工厂里,有一位叫芳汀的女工,被富家公子引诱怀了孕,生下一个私生女。

男人始乱终弃,留下苦命的芳汀辛苦打工,一边养活自己,一边托人秘密照顾着年幼的孩子。

寄养人不断索要大额抚养费,为了让孩子得到起码的照顾,芳汀拼命工作,仍旧入不敷出。

为了10法郎,她不惜卖掉自己一头秀发;为了40法郎,她打落嘴里两颗漂亮的门牙售卖。

甚至后来为了钱,芳汀不惜卖身。

生活把芳汀逼得不成样子,人居然可以活成这个样子。

受过苦的人最懂得同样的人的悲惨,冉阿让竭尽全力帮助芳汀,可是芳汀还是不堪重负,死了。

临死之前,她拜托冉阿让拯救自己的孤女柯塞特。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柯赛特被寄养在一个贪婪、狠毒的旅店老板家里。幼小的女孩被残忍地压迫着,饥寒交迫的同时还要做很多重活、粗活,动辄遭到毒打。

冉阿让带出了柯塞特,并把他带在身边,让她上学,快乐成长。

冉阿让成了一个好人,可是命运又一次张开了那张长满獠牙的大口。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一个充满黑暗的世界,突然照进来一束光,这光就成了罪过。

没有光的时候,黑暗一直是黑暗,有了光,人们就可以看见黑暗的恐怖的面孔。

那时候,有人会怨恨那光说:原先一切都好,都是因为你突然改变了这一切。

冉阿让在一次救人的行动中,冉阿让暴露了他力大无比的事实,而这样的力量,只有曾经那个苦役犯有过。

人们再一次把他和苦役犯联系在一起。

最终,他暴露了,只能逃跑。

在一些人的眼里,一个人犯过错,就永远是罪人。

哪怕这个曾经犯过错的人,已经变好了,他一直在拯救和帮助别人。

一个人内心的观念,会造成他人生的偏见。

在那个社会,犯过错的人就相当于被钉在耻辱架上,而人生的很多痛苦,就是因为人内心的偏见形成的。

“在长远,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在短期,我们是自己所创造观念的俘虏。”

人在为自己的观念服务,他所看见的善恶,都仅仅是他观念里以为的善恶。

冉阿让带着柯塞特东躲西藏,并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生活从来就不讲究公平,所谓公平,只有自己内心才能称出来。

最后,那个最积极逮捕他的刑警要被枪杀,冉阿让抛弃不顾生命危险救了他。

一个人选择爱和宽容的时候,他就不会问公平不公平,若真有公平,好人就该长命百岁,坏人就该当场死亡。

世界对冉阿让不公平,然而从莫里哀神父之后,他就一直选择善良。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冉阿让因为一块面包,坐了将近二十年牢。

这样的人生,确实是够悲惨的,也是够荒谬的,悲惨在于,人生不值得,荒谬则在于,付出的代价和获得的东西,严重不成正比。

他怨恨或者抱怨,这都没有什么。

甚至就算冉阿让在莫里哀主教的宽容后依旧冥顽不灵,似乎也无可厚非,但冉阿让选择了最难的一种,也是选择了最温暖的一种。

他将爱的力量传递下去,而不是将怨恨传递下去。

爱是主动的,他主动去爱这个世界,而不是被动地怨恨这个世界。

比起恨,爱无疑更让人感动。

但对于一个不被这个世界待见的人来说,爱的践行无比困难。他不止爱他的朋友,也爱他的敌人。

鲁迅有句话说:“此后如没有炬火,我便是这黑夜中唯一的光。”

一个从黑暗里走出来的人,更懂得一束光的重要性。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雨果把这篇小说的名字取为《悲惨世界》,为什么叫“悲惨世界”呢?

“悲惨”在哪里呢?

物质的无能自然是人们深重苦难悲惨生活的一个原因,冉阿让最初的悲惨生活,就是从物质的匮乏开始的,那个时代,那么多流离失所的人,他们的悲惨生活,一大部分也是因为物质的匮乏。

然而,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限制,物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继续是人类苦难和悲惨的源头之一。

在今天,物质丰富了,不用为一块坐牢,物质相对丰富了。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依旧是“悲惨生活”,我们被物质推着向前,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很多人有房有车,自己却成了房奴车奴,我们可以有很多挣钱的工作,但是我们并没有足够的幸福。

悲惨有时候并不是因为物质贫乏,而是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搏斗,而是一个人面对着时代限制的无能为力。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心灵的限制是另一种悲惨。

刑警沙威,活在自己的善恶观念里面,他觉得芳汀和贵族公子哥有染,他就觉得是芳汀勾引别人,总之,犯了错,就是地位较低的人的错。

他认定冉阿让就是苦役犯,所以不管冉阿让做了什么事,他都不管,因为在他看来,苦役犯就干不了好事。

一个人的阶级观念,善恶观念,贫富观念,都是这个人的限制。

一个活在限制里的人,怎么走也只是在自己的偏见里走。

人生有很多观念“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男主外女主内”、“养儿防老”、“成功为王”、“要做一个好孩子”各种各样的观念,无时无刻不再指导我们的生活。

人悲惨的地方就在于,他很难走出自己观念的限制。

雨果说:只要这个世界还有无知和贫穷,悲惨世界就一直存在。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悲惨世界》:最悲惨的是,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们都知道答案,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还可以是人通过努力得来的。

但是陈胜吴广的问题,只问了一类王侯将相,那就是物质和地位上的王侯将相。

可是到了今天,绝大多数人所谓的高贵,也仅仅只是从物质地位上来看。冉阿让所处的那个时代更是,柯塞特长大以后,也曾因为自己养父冉阿让苦役犯的身份难受,因为她觉得,这是一个不光彩的身份。

那个时代很多人都是这样觉得的,所以冉阿让才那么寸步难行。

即便到了今天,所谓权势富贵,依旧是区分人的阶级的依据。这样的观念,几千年了,该变一变了。

我们应该重新定义一下高贵。

因为若以权势富贵来论,有些人天生就高贵,但实际上没有天生高贵的人。

真正的高贵,是一种内心的高贵,不为物役,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一切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可以安贫,可以乐道,可以守富。

他不会因为自身利益而伤害别人,也不会恶意揣测人性。

他做好自己的事情,剩下的他坦然接受。

第欧根尼躺在木桶里,巢父和许由隐居在山里,但他们和亚历山大大帝及尧舜禹等君主一样高贵。

真正的高贵,是一个人活出了人应有的样子,无关贫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陈胜吴广   雨果   悲惨   苦役   人生   主教   这个世界   善恶   苦难   高贵   面包   公平   物质   观念   悲惨世界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