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医学理论专著《伤寒论》认识冬季外感


从经典医学理论专著《伤寒论》认识冬季外感

今天我要说的是冬季感冒的问题,冬季气候寒冷,是感冒的高发季节,那么,冬季的感冒都有哪些类型,怎么样预防治疗?这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重大疾病都是由于感冒,在初期没有正确的对待引起的。
感冒,中医认为,一个人感冒可以感受风寒,风热,以及风湿等,所以,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外感病的一种。按照现代中医的分类,可以分为常人感冒和虚体感冒两大类​,这样的分类对于疾病的认识虽然有一定的帮助,但往往对于传统中医经典方剂的运用指导意义不大。下文我们以《伤寒论》对于外感病的一些论述,整理给大家,以便指导我们生活中对于感冒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伤寒论》依据六经运行规律提出六种疾病: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其中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与感冒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太阴病,少阴病也常常是外感病的证型之一。
太阳病:脉浮,发热,恶寒,头痛。这就是伤寒论中定义的太阳病。在冬天的感冒中,太阳病是非常常见的,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这是典型的感冒症状。太阳病发病的原因常见的有太阳中风,这种感冒除了太阳病的典型症状外,还具有自汗,恶风,得病之初即发热的特点,在《伤寒论》中以桂枝汤来治疗此类外感病,桂枝汤很简单,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桂枝汤用法要点,搓粥,微微遍体发汗

太阳病的另一类常见证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不是传染病里的伤寒,而是外感寒邪,侵袭太阳经出现的病证,表现为恶寒,头痛以颈项部位为主,很像颈椎病,颈椎病恶寒的也可以参考此证治疗,太阳伤寒无汗,脉紧,身体强健的病人会逐渐发热,不象太阳中风一开始就发热,在《伤寒论》中,对于太阳病里的太阳伤寒以麻黄汤来治疗。

太阳病是感冒中最常见的疾病,而太阳病的特点:或风或寒侵袭太阳经,会出现周身疼痛,寒邪为致病的主要因素。现代人的误区是:炎症反应就是身体有热,以清热解毒或者大量使用寒凉的抗生素治疗此类外感,这样就会加重太阳病寒邪致病的病理基础,也就是清热解毒或者滥用抗生素,并没有帮助我们驱除病邪,反而帮助了病邪深入人体,导致坏病的发生,使疾病变得复杂,难以治愈。

在临床上,我们还发现一些外感病患者,因为原来就患有糖尿病,外感治疗中会出现用普通药物治疗久治不愈的现象,建议您同时对基础病治疗;另外有一些人,反复外感,经常出汗,非常容易患有本文所讲的太阳病风邪侵袭现象,即“发热,脉浮缓,自汗出,头痛,颈项强痛”属于太阳中风,这类病人属于脾虚的体质,所以反复外感病人要关注脾胃的调整,但也不要盲目用药,最好在中医执业医诊断下进行合理治疗。要知道,中医对于疾病治疗不只单纯使用药物,我们不得不考虑中药也好西药也好很多时候对我们的肝胆脾胃是有伤害的,包括目前中药饮品存在的重金属超标问题,农药残留问题,还有西药的某些特定药物的明确的副作用问题,而中医的许多其他疗法,比如针灸,推拿,刮痧,艾灸,导引术等都可以避免这些副作用。

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寒热往来。这是《伤寒论》关于少阳病的定义,一个人感冒了,如果出现了以上少阳病的症状,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感冒归类为少阳病,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经方来治疗了。

少阳症,在感冒鼻塞基础上,出现口苦,咽干,咽痛,这是太阳病还没有退尽,就出现了少阳病,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入荆芥,防风治疗,但要在中医的执业医师指导下用药治疗;少阳病会发热,表现为寒热往来,这是机体正邪相争;少阳病会出现“默默”,是一种由于患有少阳病,而出现的不愿意与人交往的现象,同时,食欲下降,食欲是人的本能,所以,有些抑郁证病人,可以参考少阳病治疗;感冒,具有少阳病的典的型症状,所选用经典方剂是“小柴胡汤”,当然,开俱小柴胡汤,也要在执业中医师诊断基础上为您开具此方。关于少阳病外感的治疗,可以用药治疗,也可以采用平衡针灸治疗,取感冒穴,咽痛穴,加减胃痛穴,腹痛穴,如果出现发热,可以运用平衡火罐宣导气机。

阳明病:发热,恶寒。手足汗出。《伤寒论》描述,阳明病是“但寒不热”,因此,病人常常出现高热反应,在《伤寒论》中以“白虎汤”对治,方中石膏具有很好的退热作用,阳明病发热容易造成津液受伤,进而转入阳明府实证,所以在白虎汤中配伍知母,具有养阴退热作用,而白虎汤中少不了粳米,所以我们在用白虎汤退热的时候要加入粳米,可以用大米与石膏知母甘草同煎,当然,这些治疗过程最好也要在执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注意的是不要忽视大米的作用。平衡针灸对于阳明病,同样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在取肺病穴,咽痛穴,感冒穴的同时,配合大椎穴刺血泻热,结合平衡火罐宣导气机,气机恢复可以帮助感冒自愈。

以上列举了感冒以《伤寒论》分类的常见三类证型,经典医学中称为“病在三阳”,提供给大家,以了解经典医学对于外感病的认识,希望对于大家的健康有所帮助。补充两点:一是老年人患有感冒,常常不在三阳,而以少阴外感居多,《伤寒论》描述“脉微细,但欲寐”,这种少阴外感,常常会危及生命,建议寻求中医执业医师中,具有经方诊断能力的医生诊断与治疗;其次,小儿感冒,常常夹惊吓,惊吓使人体气机紊乱,因此小儿感冒咳嗽,发热严重,精神萎靡,常常运用药物效果甚微,因为,此时小儿气机紊乱,已经失去了感冒自愈能力,所以可以采取小儿推拿,调整气机,并采取适当措施或者直接运用小儿推拿的镇静安神手法,处理惊吓,这样感冒可以获得很快痊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伤寒论   外感   知母   火罐   寒热   桂枝   经典   伤寒   针灸   专著   小儿   头痛   症状   冬季   中医   疾病   理论   太阳   医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