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茶杯名称宝典,收藏这篇就对了!(下)

关注茶香百味,更多节气养生/茶叶资讯/名人趣事/等你来看

每一篇每周抽取2位留言粉丝发送试喝茶包(价值59.9元)

最全茶杯名称宝典,收藏这篇就对了!(下)

饮茶“杯具”知多少?下面让我们继续扒一扒那些茶杯,快来看一看你是否也有几个呢?

1、鸡心杯

最全茶杯名称宝典,收藏这篇就对了!(下)

因杯底像鸡心的形状,所以被称为鸡心杯。呈敞口深腹,口沿圈足呈现微微弧形渐渐收敛,杯底心为小圈足,内呈优雅的鸡心状凸起,器外壁饰青花莲瓣纹。

鸡心杯器型独特,是明朝永乐年间初创烧制的新品种,很是精巧。是现在非常常见的器形之一。


2、卧足杯

最全茶杯名称宝典,收藏这篇就对了!(下)

卧足,指是以杯或碗作底平足,是一种传统式样。卧足始于西晋,此后历代皆有生产,至明清时开始盛行。

历代的卧足杯、盘、碗中,使用卧足最多的莫过于成化朝。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斗彩鸡缸杯,也是采用卧足的形式。造型浅腹,卧足;整体精巧秀隽,从上到下以一定弧度缓慢内收,不争夸张而求内敛,线型宛转流畅。


3、宫碗

最全茶杯名称宝典,收藏这篇就对了!(下)

“宫碗”。器物造型精巧端正,口外撇,腹部深宽,是宫廷指定形制的茶碗,形状很相似,基本都是以缠枝的花卉最为茶碗的题材。

到正德时期,制作更加规范化,成为这时期瓷器中的佳品。


4、斗方杯

最全茶杯名称宝典,收藏这篇就对了!(下)

形状像过去量米用的斗,方形,故名方斗。在没有石膏模具的古代,这种杯型不能拉坯,制作难度特别大,是用泥片粘连成器的,烧制过程中又很容易变形,很珍贵哦。


5、若深杯

最全茶杯名称宝典,收藏这篇就对了!(下)

“壶必孟臣,杯必若深”,就是指的这款杯子啦。若深杯一般是白底青花,底平口阔,杯小而浅,口沿外撇的设计有独到之处,即使杯中盛有非常滚烫的茶水,口沿处都不会烫手。

最早见于康熙年间,后人对若深杯有如下总结: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质薄如纸,以使其能起香;色白如玉,以衬托茶色。


6.六方杯

最全茶杯名称宝典,收藏这篇就对了!(下)

六方杯,又名六棱杯,造型挺拔,线面清爽,棱角分明,流行于清代。六方杯依据几何造型形状大小适中。杯型耐看,杯口平滑,窄底宽口,六棱流直而上翘,方中带曲,适合饮茶。


7.莲瓣杯

最全茶杯名称宝典,收藏这篇就对了!(下)

莲瓣杯的特色之处,也在于杯沿部分。它的杯口并不平坦,而是模拟莲花的形状,高低起伏。杯型朴素典雅、光润有度、实用大方。

莲花高洁,置于杯体,使得用杯子的人有了一种寄托。杯口点缀的小小莲瓣,宛如新生。这样的设计,使原本普通的茶杯瞬间具有了禅意和趣味,


8.方斗杯

最全茶杯名称宝典,收藏这篇就对了!(下)


方斗杯,是流行于明代嘉靖时期的一种杯式,因形似方斗而得名。在喝茶中,方斗杯的优点在于,茶汤入口时感觉最圆润。这是由于杯子开口大、高度低,导致液体表面张力变大而造成的。但相较于圆融杯,方斗杯在聚香和聚味方面,就不那么有优势了。

明嘉靖时期的斗多为倒方台形,口大底小,方圈足。

清康熙时期,出现一种提梁式方斗杯。杯内有一横梁,将两侧内壁连接起来,由此加强了方斗杯在烧制过程中的强度,使器形十分规整。

清中后期,已去掉横梁,在斗两侧增加了一对兽形錾(把)手,更富有装饰性。

值得一说的是,古代人造方形的器物,比造圆形的器物要复杂得多、难度大得多。圆器可以利用陶车的旋转,直接拉坯完成;但方形器却需要将坯泥制成片状,然后粘贴而成。由于这种原因,嘉靖时期的方斗杯大多不是特别规整。

《------------------》


杯具我们就讲到这儿,大家还有什么想了解的杯型/壶形吗?可以在留言区给百味留言哦~~

关注茶香百味,更多节气养生/茶叶资讯/名人趣事/等你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鸡心   茶碗   规整   嘉靖   器物   青花   节气   横梁   茶杯   精巧   方形   杯子   形状   宝典   对了   造型   时期   名称   留言   收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