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免费学中医”活动开启,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或者今日头条,私信作者“头条领课”,可免费获得600余分钟高清视频,20余种珍藏实战技巧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机体正气和致病邪气的争斗所发生的或盛或衰的病理变化。这种盛衰变化不仅关系着病机与病证的虚实状态,而且直接影响着病势的发展与转归。


由于邪正的盛衰消长,患病机体随即可表现为虚、实两种不同的病理状态及证候反映。《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此虚与实,是指两种不同的病理状态而言。除此之外,邪正的消长盛衰不仅产生单纯的或虚或实的病理变化,而且在某些长期的、复杂的疾病中,往往多见虚实错杂的病理反应。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实的病机


实,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状态。其理在于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的抗病能力都比较强盛,脏腑机能亢进,或是邪气虽盛而机体正气未衰,尚能积极与邪气抗争,故正邪相搏,斗争剧烈,反应明显,在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病理性反应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若遇上“同气相求”的情况,如阳盛体质(正气状态)又感阳邪者,两阳相叠,其证更烈。


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病证的初期和中期,此时正气未虚而邪盛,又或由于痰浊、食积、水饮、疲血等有形的病理产物滞留于体内所致的病证。临床上外感实证可见表寒、表热。而内伤实证则表现为痰涎奎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瘀血内阻等病证。


2.虚的病机


虚,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状态。主要表现为人体随着阴、阳、气、血、精等亏耗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机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因纯属正气不足所致的机能减退,难以出现较剧烈的病理反应,在临床上多出现一系列虚弱不足或衰退的证候,则为虚证。


虚证常见于素体虚弱,或疾病后期及慢性病耗损,以致精血津液消耗;或误用汗、吐、下三法等因素,耗伤人体气、血、津液或阳气、阴精等所致。临床上虚证常见表现:神疲体倦、面容憔悴、心悸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细弱无力等症。亦因为虚证发病缓、病程长,以衰弱、减退、不固等为主要特征,多见于疾病后期。故有“久病多虚”之说。


3.虚实错杂的病机


虚实错杂指在疾病过程中,邪盛和正衰同时存的病理状态。如实性病变失治、误治,病邪久留,损伤人体正气,则实性病证可以演化成虚性病证,或形成邪实正虚的虚实错杂病证。若正气不足,因无力驱邪外出,或本来正虚,而内生之宿食积聚、水湿停蓄、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凝结阻滞,则可形成虚实错杂病变,称之为正虚邪实病证。其临床表现为虚证和实证同时兼杂而并见。虚实错杂病机与病证,一般有虚中夹实和实中夹虚两类。

“免费学中医”活动开启,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或者今日头条,私信作者“头条领课”,可免费获得600余分钟高清视频,20余种珍藏实战技巧

3. 1虚中挟实


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虽然病人是先处于虚证,但当有邪气侵入的情况下,又兼夹邪实的病理状态。这时病情变得复杂,绝不能以纯虚或纯实的情况论治。如临床上的脾虚湿滞证,因脾气不足,运化无权,而致湿邪内生,阻滞中焦。临床上既有属脾气虚弱的神疲乏力、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澹、舌淡、脉弱等症状,又兼见属湿滞病变的口薪、便豁、舌苔厚腻等表现。这时以纯补脾胃的治法,只会事倍功半。所以,应该以扶正之余,酌加祛邪之剂,达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3. 2实中挟虚


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兼见正气虚损的病理状态。这与上刚刚相反,实为主,虚为副证。如在外感热病发展过程,因热邪伤阴,致邪热炽盛、耗气伤津的病证,临床上可见壮热、烦躁不安、面红目赤、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实热见症,又见口渴引饮、气短乏力、舌燥少津等阴气不足症。这时,应以清热泻火之药,辅以养阴补气生津之剂,而达到治疗效果。


4.虚实真假


虚实真假是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正邪交争之时,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病机的虚实本质不一致的假象,主要有真实假虚和真虚假实两种情况。这些假象不能反映病机的真正的虚实。


4. 1真实假虚


指病机的本质为“实”,但表现出“虚”的临床假象。一般是由于邪气亢盛,结聚体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致,诚如《苏沈良方·脉说》称“大实有赢状”,如当热结肠胃的里热炽盛证,一方面有大便秘结、腹痛硬满、澹语等实热症状,并因阳气被郁,不能四布,而见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顿等状似虚寒的假象。


4. 2真虚假实


是指病机的本质为“虚”,但表现出“实”的临床假象。一般是由于正气虚弱,脏腑经络之气不足,推动、激发功能减退所致,诚如《苏沈良方·脉说》称“至虚有盛候”。如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可见院腹胀满、疼痛(大便不干不硬,但排泄无力),也属此类。又如久病虚极、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之患者亦会突然面红如妆、欲活动但无力突然食欲大增但不能食,此为“至虚有盛候。”临床上必须透过外象看本质综合来辩证,不致被假象所迷惑,作为医生,除了掌握基本知识外,还需灵活运用,以及累积经验,避免误诊。


5.虚实转化


虚与实的转化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邪气伤正,或正虚而邪气积聚,发生病机性质由实转虚或因虚致实的变化。这正是疾病的转挟点,因为无论由虚转实,又或实转虚,都是正邪力量的转变阶段。


5. 1由实转虚


指病证本来是实性病变,继而转化为虚性病变的过程。


由实转虚的机理,一是由于邪气过盛,正不敌邪,正气耗损所致。二是因失治、误治等原因,致使病程迁延,则邪气或去,但正气已伤,病情进入漫长缠绵难愈的状态。病位由浅入深,可理解为“病进”,在治疗角度来说是较难,因为病情己渐趋复杂已渐重。如外感暑热病邪,可因迫津外泄而大汗,气随津泄而脱失,或暑性升散而耗气,进而发展为气阴虚两证,若再进展则为亡阴证或亡阳证。


5. 2因虚致实


指病证本来是虚性病变,发展为邪气盛较明显的虚实挟杂过程。


由虚致实的机理,一是由于脏腑机能减退,气化不行,以致气血津液等代谢障碍,从而产生气滞、水湿痰浊、瘀血、结石等病理变化;二是正虚之人,复感外邪,邪盛则实。如气虚无力运血,可在原气虚证的基础上又见心前区刺痛、面色晦暗、舌暗、脉涩等癖阻心脉之实证。此时正气仍在,但邪实显然。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作者/高光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的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免费学中医”活动开启,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或者今日头条,私信作者“头条领课”,可免费获得600余分钟高清视频,20余种珍藏实战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盛衰   虚实   外感   津液   邪气   实证   正气   假象   病理   机体   机能   虚弱   无力   状态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