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素三彩,让生活更精彩:中国的素食文化形成健康的饮食方式

我们为什么要吃素?有些朋友看见这个问题一定会说,吃素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养生、减肥、长寿吗?其实这是吃素要表达的结果。我们吃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有了健康的饮食方式才能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健康的饮食方式形成,源于对中国素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理解越透彻,健康的饮食方式构建得越完善了,从而把我们吃素从一种被动、迷茫的行为,变成一种主动、自发的行为,然后才能体会到素食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为什么这么说呢?易中天先生曾经说过:“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什么样的文化形成什么样的方式,比如国家文化形成国家发展的方式,企业文化形成生产经营的方式,家庭文化形成和谐相处的方式,素食文化形成智慧、健康的饮食方式。

中国的素食文化博大精深,连绵数千年,遵循与天地相交,与自然融合的法则。日本就是学习到了中国素食文化的精髓,所以能成为全世界最长寿的国家。比如日本引以为傲的寿司就是在一千八百年前由中国传入日本,中国最早的寿司雏形就是“米团”。

中国的养生经典《黄帝内经》说:“食谷者慧,肉食者鄙”。如何理解?长期吃素的人有“远谋”,什么“远谋”?养生规划;长期吃肉的人有“近忧”,什么“近忧”?疾病将至;《黄帝内经》又说:“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这句话也不难理解,养的是“精”,益是“锦上添花”,充就是“充饥”;助就是帮助“消化”。

据王东岳先生考证,牛主要出自西亚、南亚、北非和印度;山羊、绵羊主要出自两河,马主要出自中亚和乌克兰;驴主要出自埃及;牦牛主要出自西藏。而中国最早培育的草食性动物只有三种:猪、水牛和鸡。

所以在中国的唐宋时期,对吃“荤菜”有严格的限制,“荤菜”只有猪肉和羊肉,牛肉是不能随便上餐桌的,因为牛是劳动工具,普通百姓吃牛肉是违法的,《水浒传》里描写武松在景阳冈要两斤牛肉下酒是不可能发生的;在明朝洪武时期,吃猪肉更是杀头重罪,因为当时的皇帝姓“朱”,你能杀猪吗?除非你不想活了。而鸡、鸭、鹅、鱼在古代也不算“荤菜”,是“素菜”,这与今天倡导的多吃白肉,少吃红肉的养生理念也是不谋而合的。

据历史学家考证,中国人在黄河流域最早培育的农作物只有谷物,也就是黄米、大米和小米,像小麦、大麦都不是中国原生态农业产物。虽然大米是黄河流域的中原人(今河南附近)最早培育的,但很长时间没有成为那个地区的主食,而是以面食作为主食,大米却成为江南地区的主食,这是为什么?因为大米的蛋白质含量只有4%,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却有13%,而人类要想在食物中获得蛋白质的供应不能低于8%,否则将会导致严重的身体损害。所以河南地区的人果断放弃了大米,转向以小麦为主,这就是河南地区喜欢吃面的原因。但为什么江南地区能把大米作为主食呢?不怕蛋白质供应不足吗?不怕,因为他们有很多鱼可以补充蛋白质,所以江南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造就了今天“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的美誉。

中国人为了弘扬素食文化,还积极从外国引进先进蔬菜品种,凡是带“西”字和“洋”字的蔬菜都是从外国引进来的,比如西红柿、洋葱,不过这两种蔬菜是从清朝开始有的,以前朝代没有,而且西红柿刚到中国的时候,大家认为有毒,只是作为花卉来欣赏,所以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一定是有什么事想不开了。

另外玉米、辣椒、土豆、花生、红薯也是从外国引进的,是哥伦布在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带入欧亚大陆的,这些蔬菜传到中国的时候基本上是明朝末年了,如果你看到某个影视剧秦朝或唐朝的士兵在啃玉米、吃麻辣火锅,那就是穿越了,以前中国人想吃辣的用的是胡椒,也是唐朝从西域传入中国。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红薯,红薯产量极高,不择土地,而且耐饥饿,如果红薯在明朝能早引进二十年,明朝也至于灭亡,为什么?因为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就是老百姓吃不饱饭才造反的嘛。而清朝一外族能在中原大地站稳脚跟,红薯的作用居功至伟,因为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人口大量增长,经济恢复了发展,社会也趋于了稳定。

好啦,关于素食的文章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文章中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如果对广大素食爱好者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并且关注,后面还有更精彩的文章与你分享。素三彩,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江南地区   素食   黄帝内经   黄河流域   中国   明朝   饮食   方式   文化   荤菜   健康   主食   红薯   蛋白质   大米   精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