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医治疗肿瘤的历史(二)

隋代巢元方著作《诸病源候论》论及肿瘤病因病机169条,对“癥瘕、积聚、食噎、反胃、瘿瘤”等有详细论述,将噎膈分为气、忧、食、劳、思五噎和忧、恚、气、寒、热五膈。唐代《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首先对“瘤”进行分类,有“瘿瘤、骨瘤、脂瘤、石瘤、肉瘤、脓瘤、血瘤”,应用虫类药物蜈蚣、全蝎、僵蚕治疗肿瘤,特别是唐王焘《外台秘要》用羊甲状腺治疗瘿瘤,开创了内分泌治疗肿瘤的先河。

宋金元 宋代东轩居士《卫济宝书》首次有“喦”字出现。《圣济总录》:瘤之为义,留置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平和,无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严氏济生方》有割治手术与药物结合治疗肿瘤的记载。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对乳岩有细致的观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瘿瘤系统分类。李杲的《脾胃论》对后世扶正固本治疗肿瘤有指导意义。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对后世的肿瘤治疗有很大影响。如寒凉派的清热解毒药物,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肿瘤作用。

明清时期 用“癌”来描述恶性肿瘤。对肿瘤的病因有详细的探讨,如《医门法律》:“过饮滚酒,多成膈证”,王肯堂认为“忧怒郁遏”是乳癌的发病原因,陈实功“唇岩……因食煎炒”所致,申斗恒“癌发,四十岁以上”。

近现代 民国时期,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中医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肿瘤的治疗无较大的进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肿瘤学经历了理论探索与飞跃的变化。现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可归纳为扶正与祛邪两大原则。扶正主要是扶正人体的正气,调整阴阳、气血的平衡,如益气健脾、温补肾阳、滋阴补血等方法。祛邪方面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节、消瘤破节、外治抗癌等。以上方法可在癌前病变、临床治疗、康复治疗中全程参与。

因此,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有悠久的历史,可为当前的中医临床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目前,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尤其在肿瘤疾病日益高发的当下,中医药必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噎膈   僵蚕   全蝎   中医   隋代   肉瘤   清热解毒   恶性肿瘤   气血   后世   中医药   千金   肿瘤   药物   方法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