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初阳:学语文,不需要语文书

“看到了真的孩子”

郭初阳:学语文,不需要语文书

“教育是否在与时俱进,教材是否真正在更新,作为学生的我对此很在意。

我一直挺喜欢语文的,但初中部分课文令我头疼.......

这样的课文带给我们学生的感受却大都是厌恶,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实在有些遥远。”

“学校教材的内容很基础,老师课堂教得都不难,可考试就是各种拔高各种坑,深度、难度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只能靠课堂外自己悟,除非智商超群的牛娃,普通娃不得不报补习班才能应付考试……

这就是课外辅导班‘军备竞赛’!”

“‘文明城市’只是为了检查吗?检查评定制度下会产生突击现象,而突击现象就像是治标不治本的退烧药。”

这些都是郭初阳的学生发表在《南方周末》上的短文的片段。一直以来,语文老师郭初阳都在课堂上每周带着学生读《南方周末》,师生一起谈论当期的文章,最长的一次用了45分钟读报。

“对孩子们来说,报纸有三重功能:是进教室的入场券,是每周更新的语文教材,也是试笔的园地。

也许可以称之为公民写作——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实践之能力,都蕴含在其中。”郭初阳说。

在去年出版的《郭初阳的语文课》上,第五堂课便是《社会写作课:如何给

在那册书里,郭初阳先让学生们一起阅读了八篇《南方周末》上刊登的读者来信。

然后,他让学生分析这些文章,化身编辑来总结什么样的文章可以入选:

1、敢于说真话,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2、题目新颖,主题明确,语言精炼;

3、要有现象和具体证据,以让人信服。

课下,他的学生们真的会给《南方周末》投稿。

这些年,他的学生已经在上面陆续发表了几十篇短文。

“每一篇都取自日常的生活,结合了自身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这些真实的人与事的记录,仿佛小小的蝴蝶翅膀的振动,鼓舞着学生的心,也预兆着某一场飓风的到来。”

郭初阳一直是一个另类的语文老师。

他曾经获得过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的冠军,带的第一届学生中考语文成绩就获得了杭州市平均分第一名。

他与人合著过影响巨大的《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后又离开体制,创办“越读馆”。

今年6月,他在“一席”上发表演讲《“学语文,不需要语文书”》:“让2.5亿人,让这些青少年,让这些儿童在最迫切求知的黄金阶段,让他们游荡在一个语言的假货市场,意味着什么?”

劣质阅读,有如吃垃圾食品

写作的基础是阅读。

“和阅读相结合的写作是最有效的写作。

”郭初阳说。

一见面,他就向我推荐《阅读的力量》。

他觉得这是一本语文老师都应该阅读的书,也是学生家长都应当阅读的书。

这本书的序言是这样写的:“作者通过大量研究资料,揭示了一个残酷事实——大部分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教字词句、语法规则、语文知识、阅读方法,基本上都是浪费时间,远不如让孩子自由阅读成绩更突出。”

这本书倡导自由自主阅读,就是没有压力的阅读,没有任务的阅读,没有课后练习的阅读,不需要考试的阅读;

想读就读,不读就不读;想读漫画也可以,想读奇幻类的也可以,什么都可以;坐在马桶上读也可以。这样的阅读,恰恰是最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式。

那语文老师还有用吗?当然,在阅读的启蒙阶段,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读优质的文本,读全本。

“小朋友悟性很高,你给他优质的文本,不仅是看肌理,还要看间架和骨骼。

他看明白后,注入全新的内容,抽掉这个支架,他依然在这个高度。

家长会很吃惊,这是我小孩写的文章吗?”

郭初阳认为语文教材最大的问题在于,选文不佳,文体不明。它选了大量真假混杂,而且是以散文为主要文体的文章作为课文。

但是散文并不是文学主要的形式,诗歌、小说、戏剧、非虚构、传记,才是文学的形式。

比如课文《鞋匠的儿子》,编了一个美国总统林肯的故事。

如果这是小说,那虚构没问题,但它看起来像篇散文,会让学生信以为真。

在“一席”的演讲中,他又举了一个例子。

人教版有一篇课文叫做《军神》,讲的是开国元勋刘伯承的故事。

所有读过这个故事的读者都会震惊于一个细节,就是刘伯承的右眼睛受了伤,子弹从右边太阳穴穿进,然后从右眼眶穿出。

他拖延了一段时间,才到重庆找了一位德国医生治病。

到这里是历史,是事实。

接着,文章中写,刘伯承拒绝使用麻药,并且在手术结束之后告诉医生说,你割了72刀。

这是真实的历史吗?

郭初阳去查了一下,发现这个作品最初发表在1984年的一期《人民文学》上,目录栏里注明是小说。

这样的课文充斥着语文教材。

“这样的文章,老师水平很好,上得学生热泪盈眶,就有点像垃圾食品,你烹饪得很好,让人吃得感觉很好,但是没有营养,甚至会造成负面的效果,所以说我觉得优质文本很重要。

你选一流的文本,再用好的方式来教,那就会相得益彰。”

在《郭初阳的语文课》中,他特意向学生介绍了《纽约客》杂志的事实核查员,希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对纷繁的信息学会甄别。

郭初阳不仅带着学生读优质的文本,连家长也加入进来。

“当一个孩子看到家长跟他读同一本书,而且也有家庭作业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报复的快感,也就读得特别认真了。”

而且这些家长也很爱学习。

家长们一起读鲁迅的《野草》,并写了读后感。一位妈妈写道:“我们也如大先生一样人到中年,在读到《风筝》一文时也感到遗憾,后悔自己初为人母时为何在很多事情上总是那样‘笃定’,使笃定过了头,然而这样的事是无法弥补……”

郭初阳:学语文,不需要语文书

关注微信公众号——爱知教学园地,获取更多教育经验、学习方法、学习资料、考试政策。

孩子们读《李尔王》,排了一出戏剧。家长们也自己排了一版,背熟了台词,一遍遍排练。

“我们有了一个理由,可以学习学习再学习,可以暂时抛开上班下班围着孩子团团转的日常,可以名正言顺地研究莎士比亚剧里的故事与人物,一起讨论舞台服饰的美感,推敲剧情推进的微妙节奏,多么美好的享受呀。”一位家长演出后说。

“狼来了”的三个版本

除了优质的文本,语文老师还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概念、思路和方法。

“我觉得读书不在多,而是要有转化,这个很重要。

对于小朋友而言,精读一本书很重要,精读里面蕴含着很多方法,思维训练很重要。

自己没有思考的话,越读越傻。”郭初阳说。

而老师可以为学生的思考提供脚手架,让他们一步步网上走。

郭初阳:学语文,不需要语文书

《郭初阳的语文课》这套书的第一堂课《牧人的故事》,就是我们熟悉的狼来了的故事:“一个牧人去放羊——他说狼来了——狼没来——狼真的来了——于是牧人的羊全被狼吃掉了”。这是故事的1.0版本。

郭初阳对它做了微小但又是根本细节的改动,为课堂讨论营造了富有张力的空间。

在2.0版里,牧人放着全村的羊,而狼也真的来了,只是村民来时狼已离开,村里人认定他是在开玩笑。

在3.0版里,牧人呼救,村民赶来,没见到狼,羊也没事。

牧人不断发布有狼的言论,让整个村子感到紧张不安,于是勒令他戴上一个特制的口罩,不许再发出声音。那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从1.0版的“假话”,到2.0版的“真话”,再到3.0版的“真假难辨”,郭初阳留下了悬念,也水到渠成地引出了讨论:“对于一个真假难辨的意见,可否迫使它不能发表?”

郭初阳:学语文,不需要语文书

郭初阳执教两个平行班的语文。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说:“迫使一个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在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

如果直接和小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恐怕过于深奥和抽象了,所以郭初阳通过对故事巧妙的改动,为孩子们的思考搭起了层层台阶,逐步登高。

他信奉布鲁纳的“三任何”理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他觉得中小学语文老师用力的点就在于得找到好的形式。

郭初阳:学语文,不需要语文书

他自己也曾走过弯路。1996年从杭州师范学院毕业后,他在杭州翠苑中学任教,一所普通的小区配套中学。

学校生源一般,那一届共招了五个班级,开学考后分出两个重点班、三个平行班。

郭初阳执教两个平行班的语文。

当时用的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试用教材,看着《春笋》《要说普通话》《打扫房子和洗脸》一篇篇课文他觉得教师职业了无生趣。

几个月后,郭初阳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是一节空出来的班会课。

他左手抱书,右手提着录音机,踏进教室。

他打开《诗经》,读起了一首诗:考槃在涧,硕人之宽。

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读完之后解释了一遍,好像是在说做隐士很不错;然后又打开另一本书,读了一篇文章;接着把录音机横在讲台上,说了一通瞎子阿炳之后,按下了播放键,二胡的声音咿咿呀呀地响起来了。

一个孩子终于忍不住了,叫了起来:“郭老师你在教些什么呀?听啊听不懂的。”

如今,郭初阳反思,当年那节课应该否定的绝不是教学内容,无论是《考槃》《原君》《二泉映月》都是绝佳的教材,应该否定的是当时的教学方式。

很快,郭初阳就找到了方法。

他的第一届学生语文中考分数在杭州平均分排第一。

“我们很自由,前面五个学期,放开教,随便教,也教很多内容,到初三下学期再来对付一下考试,考出杭州市第一。

普通学生都OK,关键还是要靠老师做的方法,苦干加巧干。”

无题

“我看到了真的孩子”

我把学霸,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我看见一百万张试卷正在乱飞;我还看见一亿本教辅书正在乱爬;我从此再也不想做学霸。

起床

你一直躺在温暖的床上,你确定了太阳已经升起,你确定了窗帘已经被拉开,你确定了爸爸来叫了你无数遍,你确定了闹钟早已叫到没电,你确定了家人已将香喷喷的早餐做好,你从7点整起就赖在床上,做了每一件事情…….

就是还没起床。

写作业

你一直看着作业纸,你确定了你没有写错地方,你确定了纸上的题目不多不少,你确定了你的书写姿势端端正正,你确定了你的笔墨水很足,你确定了你的精神饱满不会犯困,你从六点半开始盯着作业纸,做了每一件事……

就是没有开始写作业。

无题

我把作业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我看见纸中的纤维包裹着一百万只怪物,我看见墨水里还有一亿只怪物正在挣扎,我从此再也不想写作业。

这是郭初阳“越读馆”的一组学生吐槽与自嘲的诗,特别可爱。

有评论说,在诗里“看到了真的孩子”。

郭初阳:学语文,不需要语文书

微信搜索关注:爱知教学园地”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教学经验和学习教育相关的内容!

对于学生的作品,郭初阳不太写评语。他赞同叶圣陶的观点,教师在学生的批改上花太多的时间,有点得不偿失。

“我们更多的学习是用一种更高效的方式,第一轮跟着伟大的作家学习,然后批改,给一个等级考评,但是评语很少。

第二轮学习,我们向同龄人中的优秀作品学习。”

比如有一次学习细微派的写作,他们研读了法国作家、“细微派”大师菲力普·德莱姆的作品,学习他如何从细微之处见乐趣,从中概括出了大约十条原则。

在这次写作中,学生就得遵循这十条原则,不能遗漏。

“这个看起来是限制,其实是帮助他。如果他都落实了,这篇文章就有点像样了。

然后你回过头来,再拿这个原则做考评,二度学习。

慢慢地,他觉得写作不难。

每个人都愿意写,因为发现原来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写。”

在采访的最后,我问郭初阳,他心中的语文课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郭初阳认为语文课主要是文学课,好的语文课,可能应当有一种情感的节制。

“因为我们在叙事的时候,情感会隐藏在其中,不需要你过度地渲染。

就跟好多文学作品一样的,它应该是理性的,清晰的,精确的。

文学其实有如艺术般的精确,这就是为什么莫泊桑说要反复推敲。”

所以,在郭初阳的语文课上,他始终追求一种批判性的思维,认识世界,也认识自我。

他觉得这也是语文老师题中应也之义。

也就是这样的语文课,这样的语文老师,成就了真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语文   牧人   作业   南方周末   语文课   课文   语文老师   文本   家长   老师   孩子   自由   故事   学生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