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3.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高于癌症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可占40%甚至更高,远高于其他疾病。平均来看每5例死亡的人群中,就有2例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脑卒中,发病急、死亡率高。

01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

我国有3.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高于癌症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指出冠心病、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和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血脂异常(主要是胆固醇增高)、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中,80%归因于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和糖尿病。改善这些可以改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目前心血管病防治的目标。

02“破坏”血管坏习惯

我国有3.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高于癌症

了解了心血管病的高风险因素后,我们在生活中应当避免那些“破坏”血管的坏习惯。

吸烟:无论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都显著增加了心血管病、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吸烟被誉为健康“第一杀手”,是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高盐饮食:钠盐摄入量越多,发生高血压和心血管病风险就越高。

饮酒:饮酒量与高血压、房颤及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

缺乏体力活动:久坐、身体活动不足是导致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膳食不合理:长期暴饮暴食,脂肪摄入过多,粗制米面、水果蔬菜摄入不足。

情绪:生活态度消极,长期熬夜、亢奋和抑郁等也会导致心血管病。

03如何保护心血管

我国有3.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高于癌症

日常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保护我们的心血管,进行冠心病一级预防(针对尚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的干预措施)。


生活方式干预

戒烟:无论何时戒烟都会获益,且越早戒烟,获益越多。

减少钠盐摄入量: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摄入6g钠盐,尽量少食或避免高盐食物。

限制酒精摄入量:我国建议每日摄入酒精量男性<25g女性<15g。高血压、肝肾功能不良、房颤患者不得饮酒。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少量饮酒无预防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卒中的作用。

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适宜的有氧运动可降低安静时的血压,改善心肺功能。每日30分钟,每周至少做3-5次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重在长期坚持。

合理膳食:除了控制膳食摄入总热量和减盐外,还应增加膳食中非精制米面(谷粒表皮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比例,减少膳食中总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

建议每人每日摄入:奶类300g,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禽蛋类120~200g,谷薯类250~400g。

此外还应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睡眠等。


血压监测与控制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独立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收缩压从115mmHg开始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正相关。生活方式干预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可以延迟药物治疗的需求或补充药物治疗的降压作用。


我国有3.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高于癌症

表1 血压管理目标

血脂监测与控制

血脂是血浆中脂类物质的总称,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等。血脂异常泛指包括血浆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水平(TG)升高(俗称高脂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降低在内的各种血脂成分的异常。

早期检出存在血脂异常的患者并监测这些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是有效实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SCVD)防治措施的重要基础。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心血管风险的影响似乎由基线水平和LDL-C暴露的总持续时间决定。因此,LDL-C水平越低越好,并应早期干预早达标。

我国有3.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高于癌症

表2 不同人群的LDL-C目标值

血糖监测与控制

生活方式改变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推荐患者增加蔬菜摄入量、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入量,鼓励超重或肥胖患者减轻体重,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天进行至少20 min的中等强度活动。

管理高血糖可降低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大多数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为<7.0%;老年人和体弱者的血糖目标应该放宽。

无论血糖水平如何,新型降糖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或SGLT2抑制剂(如恩格列净)对于合并冠心病、(高风险)心衰或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重要。

对于不合并冠心病及慢性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仍为一线药物,同时也建议考虑应用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

我国有3.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高于癌症

表3 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抗栓治疗

所有已确诊的ASCVD患者都需要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抗血小板治疗进行二级预防(减少心血管病复发与死亡),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用氯吡格雷替代。对于胃肠道出血高风险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

对于心血管高危或很高危者,可以考虑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一级预防。

此外,抗炎治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很有前景的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01):10-25.

[2]Visseren F L J, Mach F, Smulders Y M, et al. 2021 ESC Guidelin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Developed by the Task Forc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with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12 medical societies With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EAPC)[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1, 42(34): 3227-333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钠盐   心血管疾病   患者   缺血性   抑制剂   心血管病   高血压   死亡率   高于   冠心病   胆固醇   膳食   心血管   血脂   癌症   危险   因素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