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眼睛出现这些问题千万别大意

糖尿病人坚持控制血糖达标,是为了防止长期高血糖或者血糖波动大,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并发症一旦出现,大多难以逆转,这是糖尿病最可怕的地方。

糖尿病人眼睛出现这些问题千万别大意

糖尿病人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对付糖尿病并发症的最佳措施,就是提前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遏制病情。事实上,并发症出现时,大多有迹可循,你需要多加注意。

比如,当眼睛出现以下症状时,千万要加以注意,警惕糖尿病眼底病变。

1.看东西模糊,视物不清。

2.眼前有黑影飘动,或者出现红色。

3.视物变形,比如本身直的东西看起来是弯的。

4.看东西范围缩小,有些位置的东西看不见。

5.看东西有重影(双影)。

糖尿病可引发哪些眼病?

糖尿病引发眼睛问题很多也很常见,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等,其中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是引起视力下降,甚至不可逆性失明的主要原因。

我国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23%,接近1/4,其中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和东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是糖尿病人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指视网膜小血管基底膜增厚、周细胞丧失、内皮细胞不正常增生等病理性变化,造成视网膜缺血、缺氧、微血管组织渗漏阻塞而出现的出血、渗出、水肿等一系列病变。

随着病情发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当出现视网膜水肿时,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若玻璃体出血较多,则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完全看不到东西。当视网膜水肿或影响到黄斑时,患者可以感觉到视物变形;晚期严重出血视网膜脱离,往往会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糖尿病病程长短,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情况和个体的差异性等。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长期持续高血糖,或血糖频繁波动,易发生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诊断?

临床上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两个阶段: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其中,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期。临床诊断以眼底照相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主要手段。

眼底照相被公认为是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好方法,很多基层医疗机构有了眼底照相机,即使没有眼科医生,也能通过专业眼科医生远程阅片,快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防治?

目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手段是激光和手术,需要注意的是,激光和手术的目的不是恢复视力,而是控制病情,阻止视力继续下降。因为,很多情况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受损视力不可逆。这也是并发症要重预防的原因。

当然,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加强眼睛保健、积极预防、及时治疗,视残、失明等严重病况完全可以避免。以下三项防治措施,不仅要记住,而且要做好。

1.定期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没有任何感觉,但眼底检查,可以看到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如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病变的加重,逐渐出现视力下降或视力骤降,眼底的病变可能就已经很严重。

临床上很多患者都是出现视力下降后才就诊,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有些患者的病情往往发展较快,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可逆性视残甚至永久性失明。而早期预防不仅疗效更好,花费也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

建议糖尿病人在确诊糖尿病的同时,应该到眼科门诊进行相应的检查,了解的眼部病变情况。没有眼底病变的可以1~2年随诊一次;已经发生病变的应该每半年或一年复诊一次。

2.控制血糖

进行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进程。合理饮食、多做运动、坚持服药,保持血糖正常,这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眼病)的前提。

3.生活注意事项

尽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积极治疗高血脂;要戒烟;如果已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避免剧烈运动及潜水。密切关注视力变化,即使轻微改变,也应尽快就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糖尿病人   微血管   病程   眼病   视网膜   水肿   并发症   血糖   眼科   眼底   大意   视力   病情   糖尿病   患者   眼睛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