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心包经,人体自带“强心药”!一刮一灸,一泻一补

疏通心包经,人体自带“强心药”!一刮一灸,一泻一补

|导读:心包经可以通治上、中、下三焦的病症,真是所谓“包”治百病!一个人如果心脑血管有问题,那他的心包经肯定堵塞了。这时,他一定要在心包经这块“田”上好好耕耘,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心包经,人体自带的“强心药”


其实,在中医看来,人体自带一条大补经络——心包经,它不但大补元气,还是一条急救、救命的经络。

心包经很短,却被誉为“救命的心包经”——《医学正传》如是描述:“心包络,实乃裹心之包膜也,包于心外,故曰心包络也”。就是说,心包经是心的包膜,是用来保护心脏的。

所以,该怎样强心,关键在于:疏通心包经。

疏通心包经,人体自带“强心药”!一刮一灸,一泻一补

心包经通了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胸闷心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症状会远离你。

更重要的是,原本心脏不适的人,可以大大降低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等的发生几率。要知道,很多猝死,就是心包经瘀堵所致!

心包经是否瘀堵?

可这样判断:在天泉、曲泽、郄门3处穴位,用指关节从2-3厘米高度垂直敲击,力度透进穴位,如有明显痛感,说明心包经已经瘀堵了。

心包经:一刮一灸,一泻一补,胜吃人参!

心包经之所以瘀堵有两个原因:虚和瘀

一则,因虚致瘀:人体正气亏损,风寒湿等外邪就会入侵,几者相互勾结,形成瘀堵。

二则,久瘀必虚:瘀血客于经络,加剧经络阻塞,影响气血运行,阴阳气血失于条达,身体内循环就差,心脏供血也就更加不足。

疏通心包经,人体自带“强心药”!一刮一灸,一泻一补

人参为什么可强心?


因为人参补气活血,可调动气机,化解瘀血。当然,对付瘀和虚,我们有比人参更好用的方法:刮痧+艾灸

刮痧:

刮痧可调动全身气机,在气机作用下,将离经之血从皮肤腠理排出体外。但是,刮痧只完成了一半工作——泻实,此时还应补虚,否则,又会因虚致瘀,导致恶性循环!


艾灸:

所以刮痧后还需要艾灸,艾灸被誉为人体气血运行的“发动机”。艾草的药性随热力深入经络,就像太阳蒸发液体一样,能一举扫荡体内的寒湿、痰浊、瘀血。

疏通心包经,人体自带“强心药”!一刮一灸,一泻一补

同时,由于艾灸补阳,阳气足,气的推动力就强,人体气机升降得到调动,原本不平衡的系统功能得到调整,气血寒热虚实自会调和。

综上所述,刮痧+艾灸,一刮一灸,一泻一补,既能消除有毒的瘀血,又能化生新鲜的血液,让整个心包经彻底畅通

我们平时一定要经常用手检查这块位置,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推揉。如果觉得这块轻轻一碰就非常痛,您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就是拿刮痧板轻轻刮。堵得厉害的人,不用使劲,一刮就会出痧。如果您使劲刮都不出痧,就说明不能刮痧。


温馨提示:


刮痧要从上往下刮,且刮痧应在艾灸前,因为刮痧可使穴位开泄,便于艾灸的火力和药性更好更快地渗透。


艾灸六大穴

1

天池

中医认为,肝经和心包经属同一条经——厥阴经,在腿上为肝经,在胳膊上就是心包经。肝经有瘀血,心包经肯定阻塞不通,故而,天池作为心包经和肝经的交接点,非常重要。

疏通心包经,人体自带“强心药”!一刮一灸,一泻一补

2

天泉

天泉不仅有给心脏补血之效,还有理气化痰通络之功。

疏通心包经,人体自带“强心药”!一刮一灸,一泻一补

3

曲泽

心脏供血不足,也叫心血虚,一是肝气郁结所致——气血堵在半路过不来;二是心脏本身功能虚弱。曲泽对这两种情况都适用。

疏通心包经,人体自带“强心药”!一刮一灸,一泻一补

4

郄门

郄门是心包经的郄穴,具有宁心、理气、活血,以及预防心痛、心跳过快、胸痛、神经衰弱等症状的功效。


疏通心包经,人体自带“强心药”!一刮一灸,一泻一补

5

内关

内关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能预防心绞痛、心律不齐、癔病等。

疏通心包经,人体自带“强心药”!一刮一灸,一泻一补

6

劳宫

劳宫可调理心痛、心悸、口臭、善怒、发热无汗等症状。

疏通心包经,人体自带“强心药”!一刮一灸,一泻一补

因为心脏在左边,急救时通常选择左臂,平日刮痧、艾灸,也要特别注重加强左臂。建议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以及有胸闷心慌等不适的人,可用刮痧+艾灸以疏通心包经。方便又有效!


点击“了解更多”学习中医 ↓ ↓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心包   天泉   天池   艾灸   人体   包膜   心绞痛   药性   左臂   穴位   经络   气血   人参   心脏   瘀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