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医要避免自作聪明,以免误事

做中医要避免自作聪明,以免误事


学中医的人最好是聪明人,但是,不能自作聪明,要不会误事。


有些名家,出现误诊,就是因为自作聪明。


先来看薛生白的误案:


薛生白治蔡辅宜夏日自外归,一蹶不起,气息奄然,口目皆闭,六脉俱沉。少外家泣于傍,亲朋议后事,谓是痰厥,不必书方,且以独参汤灌。众相顾莫敢决。有符姓者,常熟人,设医肆于枫桥,因邀之入视。符曰∶中暑也,参不可用,当服清散之剂。众以二论相反,又相顾莫敢决。其塾师冯在田曰∶吾闻六一散能祛暑邪,盍先试之?皆以为然。即以苇管灌之,果渐苏。符又投以解暑之剂,病即霍然。(徐晦堂)


一个中暑的病人,差点就因薛生白误诊而死。薛生白,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了,但是在清代,他和叶天士是齐名的。这么高水平的人,却出现低级的误诊,从医案来看,薛生白判断失误的原因,看到“少外家泣于傍”,少外家就是年轻的老婆,他猜测病人病重是因好色有关。另外看到亲朋议后事,估计确实也不行,就没有进一步去辨虚实。于是就误诊了。这就属于自作聪明了。


再来看一个医案:


史鹤亭太史,丁亥春患瘟疫,头痛,身热,口渴,吐白沫,昼夜不休。医师误,谓太史初罢官归,妄投解郁行气药,不效;又投以四物汤,益甚。诸医谢去,谓公必死。遣使迎仲淳至,病二十余日矣,家人具以前方告。仲淳曰:误也。瘟疫者,非时不正伤寒之谓,发于春故谓瘟疫。不解表,又不下,使热邪弥留肠胃间,幸元气未尽,故不死。亟索淡豆豉约二合许炒香,麦门冬两许,知母数钱,石膏两许,一剂,大汗而解。时大便尚未通,太史问故?仲淳曰:昨汗如雨,邪尽矣。第久病津液未回,故大便不通,此肠胃燥,非有邪也。令日食甘蔗二三株,兼多饮麦门冬汤。不三日,去燥粪六十余块而愈。(缪希雍)


这个医案,类似的古书里就太多了。前面的医生误诊,然后名医来了,反转,将病人治好。这个情节不新鲜。


前面的医生,不管病人的具体病情,认为病人被罢官,肯定是心情郁结,所以开了解郁行气药。这种就是典型的自作聪明。


根据遇秋的经验,有时病人描述病情太过简略,为了辨证用药,确实会脑补一些细节。这些细节,有时就补对了,有时就补错了。一般来讲,无效复诊,就要反思了,不能一错再错,错到底。


医生看病的时候,尽量以病人的病情为基础,作出诊断。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自作聪明,以免误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自作聪明   痰厥   麦门冬   塾师   祛暑   知母   瘟疫   后事   肠胃   大便   亲朋   病情   病人   中医   确实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