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苏东坡(三)

丁忧期满,皇帝圣旨命进士及弟的苏氏兄弟进京。苏东坡、苏辙立刻携妻进京应命。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宋仁宗看到苏东坡写的策论后说:“我已经给我的后人选了两个宰相。”

一〇六一年,苏东坡被任命大理寺评事、风翔府判官,苏辙被任命商州军事通官,苏洵经人推荐被任命为中书校外郎。这样一来,父子三人分居三个地方。由于父亲寡居需人照顾,无奈之下苏辙辞职留在汴京侍奉父亲,东坡携妻走马上任。宋制中央集权,担心诸侯在地方日久,互相裙带勾连坐大割据,进而尾大不掉。因此地方官员三年一轮换。宋仁宗驾崩后,宋英宗赵曙即位。一〇六四年,苏东坡三年任期届满奉调回京,苏辙则外放为大名府推官。英宗久慕苏东坡大名,欲破格提拔为翰林,但因宰相反对,只好进入史馆。


话说苏东坡(三)

一〇六五年,苏东坡娇妻王弗病逝,次年父亲病逝。兄弟二人辞职把父亲和王弗灵柩运回眉州安葬,并丁忧三年。期满苏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别称二十七娘),新娘比他小十一岁。一〇六七年赵顼即位,史称宋神宗。新帝即位后,耳闻目睹积贫积弱的大宋江山,即召在地方政绩斐然的王安石进京,意在励精图治革除窘境。苏东坡兄弟二人回到汴京后,王安石被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开始推行变法。王安石先后推出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疫法等。初期变法取得了一些效果,后来越来越多人反对。但年轻有志的皇帝和极力革旧变新的王安石大力推进,反对的人不是被革职就是遭谪贬。幸得太祖曾(赵匡胤)颁诏:“皇帝不杀士大夫和言官,否则必遭天谴。”此诏不仅诸多反对派免死,也为后来的苏东坡保全了性命。

王安石变法后,年长他两岁的好友司马光(时任御史中丞)比较反对,他说:“你之变法只是在老百姓身上多捐税而已,不论什么政策,只是把百姓手中的钱拿来给朝廷而已。”王安石:“我的办法能使国库充裕而不增加百姓捐税。”当时朝廷连祭祀时的银子拿不出来。


话说苏东坡(三)

变法有神宗支持王安石为首,反对者以司马光和韩琦为首。王安石司马光政见不同势如水火,他们“讲理不讲利”,很好地保持了政治家的风骨。两人先后被罢黜,但都曾为对方在皇帝两面前讲好话,在私德上未遭人斥责。

苏东坡当时作为一个中下阶的史官,看到变法去职的师友和欧阳修等众多官吏,以及变法带来的弊端上书皇帝陈情。不料惹怒王安石,只好请求离开汴京,出任杭州通判。


话说苏东坡(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大理寺   神宗   东坡   私德   策论   尾大不掉   捐税   青苗   宰相   朝廷   大名   皇帝   父亲   兄弟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