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肝病:论肝病的演化和发病规律,2个原则让肝病恢复

中医治疗肝病,应以中医的生理、病理学特点,符合肝脏疾病的发病规律,才会有较强的针对性。掌握不同病程的阶段规律,对指导用药意义甚为重要,根据疾病各临床阶段的发病特点,不断地摸索和总结阶段用药的规律,从而达到疾病痊愈的目的。

中医防治肝病:论肝病的演化和发病规律,2个原则让肝病恢复

许多肝脏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规律,以病毒性肝炎为例,病毒感染人体后大致沿着潜伏状态——急性发病——慢性过程——肝纤维化——肝硬化这一过程发展,在上述不同的病理过程和临床阶段,分别有不同的病机、证候特点,治法和用药也就因之而异等等,都属于阶段性用药的范畴,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只有不断地摸索和总结阶段用药的规律,才能达到阻止疾病发展、促使疾病痊愈的目的。

就肝病临床所见,在疾病的某一阶段,某一症状体征或客观指标的异常有时往往会成主要矛盾,患者深为其苦,这一主要矛盾就成为当务之急;也有的时候或同时出现几个方面的症状体征或某些客观检测指标异常同时存在,而几个环节都需要解决,这就面临一个多环节用药问题。

环节用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区别轻重缓急,分清主次先后,在整体调理的前提下,或对某一环节重点解决,或多环节用药同时进行,如健康病毒携带是肝病演化的早期阶段。由于该阶段患者脏腑健康,元气未伤,故治疗上着重突出动物及昆虫类油脂性药物,渗透人体细胞,集中对体内病毒实施灭活。

慢性活动型肝炎患者因病毒侵蚀造成肝机能受损并累及其它脏腑,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症状迭出。治疗上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减轻症状与体征等,清除病毒则可从长计议。如肝硬化腹水,证见腹大胀急,难以平卧,齿衄、尿少、乏力等,则以利水消胀为主,以解决腹大胀满这一主要矛盾,待腹水这一环节解除后,再用凉血止血药以治疗牙衄及鼻衄等问题。

中医防治肝病:论肝病的演化和发病规律,2个原则让肝病恢复

1、 清除外来病因

临床上许多肝病都有外在的致病因素,如乙型肝炎病毒,清除这些病因是临床用药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认为慢性病毒性乙肝的发病机制,一个可能是与乙肝病毒直接导致肝细胞病变有关,另一个可能是人体免疫系统对肝炎病毒及其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对感染肝炎病毒的肝细胞产生免疫病理,损伤肝细胞所致,不管是哪一种机制所引起的肝病细胞损伤,根本的原因在于病毒,要控制肝炎就必须清除乙肝病毒,清除乙肝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根本治疗措施。

中医药清除外来病毒,应当根据疾病发展与演变规律,进一步明确肝炎病毒这一外来致病因子的中医属性,以及体质因素在感染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扶正祛邪,广泛筛选药物,根据临床经验乙肝病毒是在人体细胞核内寄生复制,一般的中药物很难对细胞内的乙肝病毒起到灭活作用,利用动物类油质性药物渗透人体细胞清除乙肝病毒,使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提到一个新的水平。

2、 坚持环节用药

临床上大多数肝病原因复杂,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转归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表现更是千差万别。

以病毒性肝炎为例其发病就涉及不同肝炎病毒的入侵、对肝细胞直接或间接的破坏,发生不同程度的多种病理变化,如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变的形成乃至恶变等,其症状体征纷繁,客观指标会有种种异常,临床用药也就涉及到多个环节,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减轻症状与体征等,很难期望一方一药达到治愈的目的,既违背了中医辨证用药规律,也不符合现代医学综合治疗的观点。

温馨提示:

总之,今天把这些中医的知识总结出来,供大家来对照自己。如果怀疑自己证属此类,也不要急着应用,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运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毕竟,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所有肝病患者看到

最后,我还想提醒各位朋友,健康人生拒绝疾病关注中医祝会君,每天锁定这里,关爱肝脏健康从阅读一篇有价值的中医知识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肝病   规律   中医   目的   体征   肝炎   肝脏   免疫   症状   乙肝病毒   环节   人体   原则   阶段   疾病   病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