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陆士龙治一妇人,年七十,患痢,脉洪弦,从表里双解医案研读

#真相来了#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陆祖愚,名士龙.乌程(今浙江吴兴)人。陆氏乃明代著名医家陆养愚之孙。受家学熏陶,专攻医学,于疑难剧症之治屡有创获。其治验载《陆氏三世医验》,共63则。选案精当,尤多救治药误病案。

明朝陆士龙治一妇人,年七十,患痢,脉洪弦,从表里双解医案研读

【医案】

陆士龙治一妇人,年七十,患痢,脉洪弦,从表里双解治疗

陆祖愚治姚可仪祖母,年七十,精力过人,勤劳不倦,忽于夏月怒后感冒风凉,兼伤饮食,头疼骨痛,寒热大作。寒则重食,热则冷饮。或以其年高病重,攻补兼施,遂腹痛谵语烦躁,脉之洪弦而紧谓年高而脉乃如是,病正进也,须双解表里之邪。遂用柴、葛、二陈、枳、桔、楂、朴、芩、苏加生姜。二剂表证稍减,腹仍痛,下痢红白,里急后重,日夜去积三十余次,脉亦微减。乃用润肠丸一钱,香连丸和服,日夜三服。两日后痢减半,惟脐之上下痞满。又予槟榔、青皮、木香、泽泻、木通、芩、连、滑石之类五六剂。方得燥矢与积同去,病又减二三。仍用香连丸二钱,日进二服。数日积除痢止,改投大补气血之剂,调理月余而安。

本案引自(《续名医类案》)。

【评析】

疫毒痢发病快,病情多严重,一时不慎,将有生命之危。陆氏在治疗中鉴于患者内外两伤的症情,首以表里双解,缓解之后乃用清热化湿、行气止痢之剂,病退。继以清热除湿之品调治,积除痢止。末以补血益气之药善其后。整个疗程既有治疗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治疗得当。这就提示,治疗症情复杂的病,要分步进行,勿一方到底,亦不要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速效。

【痢疾简介】

痢疾是以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临床特征。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牌脾胃有密切关系。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暴痢多为实证,久痢多为虚证。实证以湿热痢多见,亦见于寒湿痢。而疫毒痢,因病势凶险,应及早救治。虚证又有阴虚剌痢和虚寒痢不同。若下痢不能进食,或入口即吐,又称噤口痢。对于口久迁延不愈的休息痢,因病情缠绵,往往形成虚实夹杂之势,宜采取综合措施,内外同治。痢疾的治疗,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寒热虚实夹杂者宜通涩兼施、温清并用,同时可配合外治灌肠之法,提高疗效。对具传染性的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应重在预防,控制传播。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体会,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 @古今医案研读 ,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名家医案,如需了解中医基础知识可关注@梅小护科普 ,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表里   世医   谵语   木通   明朝   脓血   寒热   痢疾   湿热   虚实   实证   气血   名医   妇人   病情   日夜   名家   陆士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