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台、人民日报齐发声!事关每一个人,现在知道还不晚

很多人不是死于无知,

而是死于过度医疗!

“生不起,剖腹一刀5000起;病不起,药费利润10倍起。”网上流传的一句民谣,真实地反映了老百姓看病贵的现状。

央台、人民日报齐发声!事关每一个人,现在知道还不晚

(央视报道过度医疗截图)

《人民日报》于 2011年04月14日19版就曾以《过度医疗猛于虎》为题,抨击国内医疗乱象。

说起“过度医疗”,好像和大家无关,但其实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人民日报抨击过度医疗乱象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感冒了,去医院看病,大夫明知道你吃一盒感冒就能好的情况下,给你开了2盒或者更多,那这就是最简单的过度医疗”。

再比如,小病大治,大病久治...都属于过度医疗。

1

人都死了,药还堆积如山

《人民日报》在《过度医疗猛于虎》一文中报道:人死了,药还堆积如山。医生明知患者是癌症晚期,根本没有治疗价值,仍在拼命开药。

央台、人民日报齐发声!事关每一个人,现在知道还不晚

“父亲去世后,我扔了整整三个编织袋的药。人都死了,药还堆积如山,而且都是自费药。”一位癌症患者的儿子许先生说。

2008年6月,老人体检发现肺癌晚期,已经无法手术。为了治疗方便,他选择了家门口的一家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一年多,老人陆陆续续出入院10余次,直到2009年9月去世。此间医药费总计50多万元,当时医保报销封顶线是17万元,其余都是自费。

住院期间,许先生几乎天天陪着父亲,目睹了治疗全过程。刚住院时,父亲能吃能喝,但医生总是不停地给输液。老人从早晨起床,一直输到夜里。在输液的同时,还要不断打针,有时一天要打七八针。“你见过蜂窝煤吗?我父亲的屁股比蜂窝煤还要烂,密密麻麻都是针眼,足有上千个,我都不忍心看。”许先生说。

更令他郁闷的是,每次住院,医生都要给老人开汤药,但老人根本喝不下,端来就倒掉。为此,家属多次要求医生停止再熬汤药,但根本无人理睬。

后来,老人病情加重,但他坚决拒绝住院治疗,因为他越来越反感医生,也不想再花冤枉钱了。许先生说:“医生明知患者是癌症晚期,仍在拼命开药,而且多数是昂贵的自费药,实在令人寒心!”

2

很多人都是死于过度医疗

北京某著名三甲医院的一位医生透露,肿瘤患者是过度治疗的“重灾区”。很多病人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例如,对于一期肺癌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0%。国际上公认的结论是,这类患者术后化疗不受益。但是,我国的治疗都是“流水线式”的,多数病人手术后都要“被化疗”。

有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本来是早期肺癌,只需要做一次手术,花费两三万元,基本就可以长期生存。但是,医生做完手术后,还是习惯性地把他转给了化疗科。在做了四个疗程的化疗后,病人免疫力急剧下降,随即肺癌复发,并出现脑转移,于是又做了伽马刀手术,结果导致了更大范围的肿瘤转移。由于医生的过度治疗,老先生不仅花费了30多万元,而且踏上了不归路。

3

心脏支架的利润惊人

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曾经在两会提案里揭露了医疗器械市场上存在的黑幕: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可到了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到了医院便成了3.8万元。心脏支架暴利超过贩毒,这是一件让公众难以接受的事。它的“高利润”不是因为“物有所值”,而是因“流通成本”实在太高,需要以回扣形式“贡献”于医院及医生们。

4

某些院长只想如何让医院赚钱

《人民日报》在《过度医疗猛于虎》文中报道,近年来,医院和房地产业一样,已经成为“暴利行业”。例如,某市一家三甲医院5年间的年收入由5亿元增加到20亿元,这其实都是患者的“血汗钱”。由于政府对公立医院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政策,医院创收越多,奖金越多。因此,很多院长只想着如何让医院多赚钱,而不关心如何让患者少花钱。现在,很多医院都在进行新一轮扩张,其背后隐藏的是难以抑制的逐利冲动。

5

医生问诊三句半全靠高价检查

央台、人民日报齐发声!事关每一个人,现在知道还不晚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

滥检查是过度医疗的又一特征。北大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说,现在不少医生问诊三句半,立刻就让病人做CT、造影、核磁。事实上,这些检查的成本高、创伤大,还可能增加致癌的风险。看病、检查、治疗、用药这整个就诊流程下来,我们常常能听到抱怨,“这个检查反复做了好几次”或者是“这个药又开多了”。

6

一个病人被放了10多个心脏支架

滥用心脏支架,是过度医疗的典型案例。胡大一介绍,目前,我国心脏支架使用量连续3年每年增加6万个以上。在新加坡,需要放支架的病人最多只能报销3个,如果超过这个数量,医生需要陈述理由。然而,我国有的病人竟然被放置了10多个心脏支架,被称为“钢铁长城”。对于冠心病患者,国际上放支架和做搭桥手术的比例是7∶1到8∶1,而我国高达12∶1,很多不该放支架的人被放了支架。

7

部分医生回扣远超工资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何建国说,医疗消费是医生主导的消费,而不是患者的主动消费。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很多医生利用处方权,不断制造无效甚至有害的需求,把患者当成了牟利的对象。医生通过大量使用高值药品、心脏支架、人工关节收取回扣,已经成为尽人皆知的“潜规则”。其数额之大,远远超出了医生的“阳光收入”。

在暴利的诱惑下,很多医生吃回扣如同吸毒成瘾,很难主动戒断。某医院一名退休医生曾向医院领导提出,只要让他出诊,他可以不拿一分钱工资,因为他知道,只要有了处方权,就可以拿到回扣。

点滴改变远离过度医疗

《人民日报》怒斥过度医疗,这把锐利无比的手术刀直指中国医疗的病灶,让我们看到了百病缠身的中国医疗康复的希望,但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远离过度医疗,从我们自身做起也很简单,只需有一个好身体, 不去或者少去医院,这样自然就能避免成为“过度医疗”的对象。

我们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医生只是我们的助手,想要健康的身体,平时就要注意保养。怎么保养怎么防?答案是预防得走在前面。

人们经常喜欢在前半生拼命赚钱,日常不注意健康养生,然后在后半生用前半生赚的钱去住院治病。

实际上,养生就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远离疾病就是这么简单。名家名方建议大家在三方面做出改变,一点一滴的小改变,就能给您带来健康强壮的身体。

1、每天吃到绿色蔬菜

央台、人民日报齐发声!事关每一个人,现在知道还不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吃水果蔬菜,不仅能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身体必需的营养素,预防肠癌等,还能改善心理状态,预防疾病。既使不渴也要喝水。

2.每周保证一条鱼

鱼肉中含大量的Omega-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大脑健康,提高记忆力。对65岁以上老年人来说,吃鱼还可降低发生老年痴呆的危险性。

3、 把坚果当零食

与不经常吃(或根本不吃)坚果的人相比,每周食用几次坚果的人死亡风险会降低。这是因为,坚果富含抗氧化剂、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它们有助于降低患上心脏病的风险。饮绿茶多过红茶

4、 坚决向烟酒说“不”

烟、酒能别沾就别沾,能戒就早点戒,受益的不止是你,还有全家人。吸烟是所有危险因素中导致肿瘤第一位的因素,它可以导致除肺癌之外的数十种肿瘤。酒精可以致癌,并且至少与七种癌症相关!

5、控制油、盐、糖用量

培养清淡的饮食习惯,少油、少盐、少糖才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基本保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油:每人每天不超过30克。盐: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糖:每人每天不超过25克。

6、不要总吃剩饭剩菜

隔夜剩菜中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被大量破坏,还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央台、人民日报齐发声!事关每一个人,现在知道还不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坚持每天运动

一周3到4次的大步快走,一次40分钟以上,如果能够每天坚持就更好了。也有很多人工作日不运动,周末出去大练一次,这样还不如每天锻炼半小时效果好。

2、快走是最好的方式

健步走,是一种低廉、低风险、很方便而且健康收益高的有氧运动方式,能助减肥、降三高。有研究显示,健步走还能预防多种癌症。

3、不要久坐

美国癌症协会在美国流行病学期刊的一项研究表明:久坐容易增加14种疾病致命风险!包括:癌症、心脏病、中风、糖尿病、肾脏疾病、肺部疾病、肝脏疾病、消化疾病等。与每天坐不到3小时的人相比,如果一天坐6个小时或者更久,过早死亡的风险会增加19%。建议每坐1小时就站起来动一动。

1、熬夜就是熬命

保证睡眠就是在保证寿命。最好在23时之前入睡,所以在22:00时左右就开始准备睡觉了。瑞典科研人员的一项长达15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不能每天保证7小时睡眠者的早亡风险要高出正常睡眠人。

2、 每天睡个子午觉

哈佛公共健康学院对2.4万名成年人的研究发现,与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会降低40%。人体除夜晚外,白天也需要睡眠。

3、睡前泡脚就是吃补药

热水泡脚,胜吃补药。热水泡脚可以改善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环,调节各内分泌腺体分泌各种激素,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改善睡眠。

4、夏季睡觉也要盖被

人体脏器十分喜暖怕凉,对温度非常敏感,即便在非常热的时候,也会因受凉发生腹痛、腹泻。胸背还有很多重要穴位,受凉后容易产生肠胃、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的种种疾病。

5、电器别放床头

原则上任何的电器用品都应该远离你的床铺。有人总抱怨出门时候睡眠质量不好,有时候可能是宾馆的床铺附近放置了电暖器、电风扇、空气清新机、空调等电器。要知道,一个小型电暖器的磁场就可以高达200mG以上,会影响我们的睡眠。

卧室最好少一些电器用品,如果需要用,最好放在离床至少1米远的地方,睡前半小时也不要再玩手机,将大脑腾空,发发呆、按按摩、伸伸懒腰,就可以踏踏实实地睡觉了。

过度医疗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毒瘤,拔除这颗毒瘤既需要制度、医生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咱们自身的具体一定的医学常识,以及一个健康的身体,大家不妨从饮食起居的改变做起,少进医院,远离过度医疗。

本文综合自健康时报(jksb2013)

部分内容参考:

2011年04月14日人民日报19 版《过度医疗猛于虎(聚焦·解剖过度医疗①)》

2011年03月14日中国青年报《政协委员称心脏支架暴利达9倍 已经超过贩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人民日报   坚果   肺癌   支架   癌症   病人   睡眠   患者   心脏   疾病   医生   风险   医疗   医院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