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隐藏在血液检查中的秘密,胃癌患者不容错过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都会定时发送健康的相关文章,让觅健陪您一起关爱健康资讯~



一文读懂隐藏在血液检查中的秘密,胃癌患者不容错过


血液检查是胃癌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常见的检查项目,其中「出镜率」最高的当属血常规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查了。筛查确诊、住院前后、用药期间、复查随访,哪个环节都少不了他们来「把关」。


今天科普君就给各位觅友普及一下血常规和胃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知识,让大家轻松看懂检查单。


血常规


很多时候,医生会让接受放、化疗的胃癌患者频繁的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常规虽然是最简单、最常见的检查,却与胃癌的治疗、预后存在关系。对于部分肿瘤患者来说,很多时候往往因为血常规中的某个指标高了或低了而无法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治疗。


例如,放化疗均可导致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血常规结果。其最先表现出来的是白细胞下降,之后还会出现血小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下降。这些结果直接影响了患者是否需要升白、补血或者暂停放化疗。


白细胞——外敌防御者


白细胞就像我们人体的「保镖」,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但胃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以及手术后的辅助化疗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导致白细胞降低,引起免疫力下降。


因为化疗药有不分敌我的弊端,白细胞降低就是在杀害敌人的同时把好人也误伤了,这是目前仍没有办法规避的副作用。


如果化疗后白细胞计数<2×10^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为了避免感染,医生会暂停治疗,给患者打「升白针」,发动骨髓拼命生产这类细胞,赶紧补充上来……


血红蛋白——贫血风向标


血红蛋白是提示体内有无贫血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大约50%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CRA),而在肿瘤晚期及接受放、化疗的患者中,CRA的发生率则高达90%。


肿瘤相关性贫血是指肿瘤患者在疾病的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引起 CRA 的原因可以归为两大类:


肿瘤相关性贫血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由于组织缺氧会使患者出现放化疗抵抗,从而影响预后。


当血红蛋白 < 60g/L 或临床急需纠正缺氧状态时,或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慢性症状性贫血时可考虑输血治疗。


当血红蛋白未低于 80g/L,暂不需进行输血治疗。可以及时的补充一些红肉、动物肝脏、动物血等富含血红蛋白铁的食物,并及时做好监测。


一文读懂隐藏在血液检查中的秘密,胃癌患者不容错过

图片来源:摄图网


血小板——凝血维修队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在我们的血管里随波逐流。但是一旦我们的机体出现了血管破损、出血等危急时刻,它就会立刻收到指令变身一个「小刺猬」,用它尖尖的刺,锚定住血管破损处,然后牺牲自己,变身一摊胶水,修补血管破损处。因此,血小板就是我们血管里流动的「万能胶」,随时准备牺牲自己去填窟窿。


正常情况下,人体有(100~300)×10^9/L个血小板。血小板太多或者太少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血小板太少,就会导致止血功能的缺陷,发生出血。如果血小板太多,则会导致血栓的形成。


胃癌患者血小板下降主要是治疗方式尤其是放化疗导致,血小板减少可能会引起肿瘤出血或加剧出血倾向。此时需要医生根据血小板下降幅度予以升血小板的药物,大家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血常规报告只是医生诊断病情的依据之一。在胃癌患者的诊治过程中需要多个项目结合起来,结合实际的临床经验,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是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标志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


检查相应的肿瘤标志物能够帮助肿瘤的筛查、诊断、预后以及检测肿瘤复发。下面就来看看胃癌都有哪些常见的肿瘤标志物。


1

CEA


癌胚抗原(CEA)是最常见、最广谱的肿瘤标志物,几乎所有的肿瘤患者都会查这个肿瘤标志物,对于胃癌的诊断价值特异性不强,但有助于检测多种肿瘤的复发、转移,判断预后。


此外,一些正常组织也会分泌少量CEA,吸烟人群的CEA也会略微升高,还有一些良性疾病也会导致CEA升高,因此CEA升高不一定就是肿瘤复发。但如果CEA呈几百、上千的升高,一定要警惕。


一文读懂隐藏在血液检查中的秘密,胃癌患者不容错过

图片来源:摄图网


2

CA19-9


糖类抗原(CA)19-9是一种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胃癌中阳性率为21.7%-40.5%,与CEA联合检测时阳性率可达70%,可提高胃癌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同时可作为恶性肿瘤预后判断和疗效评估的指标。


3

CA72-4


糖类抗原(CA)72-4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为21.43%-59.1%,其可以随着胃癌的进展而升高,可用于胃癌的随访和复发检测。


4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主要是由胃黏膜分泌产生,检测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浓度可以作为监测胃黏膜状态的手段之一。胃蛋白酶原的水平越低,说明胃黏膜的萎缩越严重,可作为胃癌诊断的一个辅助指标。不过,胃癌患者术后由于胃壁的切除,常伴有蛋白酶原减低,这为正常现象。


虽然,肿瘤标志物对于肿瘤有一定提示作用,但偶尔一次超过参考值,并不能说明肿瘤是否发生或复发,只有多次的动态监测结果才能被称为「有意义」,在检测病情时联合影像学检查会更全面,如果要确诊,病理结果才是「金标准」。


一文读懂隐藏在血液检查中的秘密,胃癌患者不容错过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血常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的状态,肿瘤标志物也不能为肿瘤是否发生或复发等给出明确的答案,一定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结果综合分析。所以当血液检查结果出现异常时,不必恐慌,及时就诊复查才是首要任务。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封面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胃癌   胃蛋白酶   患者   都会   血红蛋白   抗原   白细胞   血小板   恶性肿瘤   骨髓   肿瘤   血管   血液   医生   秘密   发生   血常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