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吃感冒药致死!冬天里感冒药有这4大误区和5种禁忌人群

俗话说“药不能乱吃!”

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250万人因吃错药而健康受损,20万人因此死亡。

即便是看似最普通的感冒药,也可能暗含意想不到的危险......

混吃感冒药引发悲剧

谁也想不到,一场感冒竟导致27岁研究生小张(化名)肝功能严重衰竭,离开人世。

据媒体报道,病人去世当天,南京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呼吸二科医生李培写下手记。她推测,这一切,很可能是由几颗小小的感冒药引起的。

据悉,生病后,小张去药店买了很多种感冒药。吃吃这个,吃吃那个,属于混着吃的。李培医生表示,小张曾告诉她:“因为一种感冒药退热效果不明显,就多买了几种,且因为自己体重大,就加倍剂量吃了不少。”

这很可能是导致肝脏衰竭的原因,即“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导致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肾衰竭。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是治疗感冒药物中最常用成分。市面上约 80%抗感冒药都含该成分,包括中成药。

李培医生表示:“成人一次性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10~15 g(150~ 250 mg/kg)后就会引起肝毒性;20~25 g或更高的剂量可能致死”。

服用感冒药时常见误区

误区一: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

正如上面提到的,许多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日夜百服咛、儿童百服咛、白加黑、必理通、复方感冒灵等,如果同时服用,就容易造成对乙酰氨基酚过量,进而导致肝损伤。因此,要避免使用含同一种成分的多个感冒药。

误区二:服药时间过长

一般来说,退热治疗不超过3天;镇痛治疗不超过5天,疼痛缓解即可停药。比如速效感冒胶囊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和肝肾功能损害。因此,使用该药应遵医嘱,根据病情按规定剂量服用,不可随意加大服用量和任意延长服药时间。

误区三:吃感冒药期间酗酒

长期过量摄入酒精,可增加对乙酰氨基酚的毒性。因此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期间应禁酒。另外,空腹也可能提高对乙酰氨基酚的中毒风险,所以服药前需谨记要饱肚服药。

误区四:与肝药酶诱导药物合用

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对乙酰氨基酚合并使用肝药酶诱导药物,如异烟肼(抗结核病)、苯妥英钠(抗癫痫药)、巴比妥(催眠镇静药)等可导致中毒风险提高。因此,应尽量避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与上述药物合用。

这几类人尤其要注意

1、老年人

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日常服药较多,需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若无明确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可正常剂量服用。若合并上述疾病,应询问医生后用药。

混吃感冒药致死!冬天里感冒药有这4大误区和5种禁忌人群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治疗;不推荐止咳化痰药;孕期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双氯芬酸、布洛芬和苯海拉明等。妊娠3个月内禁用右美沙芬和愈创木酚甘油醚。哺乳期避免使用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和金刚烷胺等。

3、儿童

因其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特别是2岁以下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目前认为最适合儿童使用的解热镇痛药为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伪麻黄碱、右美沙芬、马来酸氯苯那敏分别是儿科最常用的口服鼻减充血剂、镇咳药及抗组胺药。需根据患儿体重计算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4、肝、肾功能不良者

应选择肝、肾毒性小的药物成分,注意控制用药剂量或酌情减量使用。根据专家讨论意见,谷丙转氨酶(ALT)和血肌酐升高在正常上限至2.5倍范围之内的患者可考虑减量使用,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若升高2.5倍以上,则不建议使用。

5、药物易过敏者

主要针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包括阿司匹林过敏性哮喘及阿司匹林药物过敏),禁用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的药物,解热镇痛可用对乙酰氨基酚。如对复方制剂中某一种药物有明确过敏史,应避免使用含该药物的单独或复方制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感冒药   马来   误区   氯苯   乙酰   阿司匹林   氨基   复方   相互作用   剂量   毒性   禁忌   药物   成分   人群   医生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