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医与梦境解析

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了梦,

人在熟睡时做的梦是心神或者魂魄对外界的一种感应,而这种感应对将来有一种提示和预测作用。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联系和存在。

中国古代有一个很著名的圆梦故事。

【案例】

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缓,便专程派人去请。医生还没到,

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他的病变成了两个童子,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

?那个高明的医生缓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

? 另一个小孩说道: ?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 不一会儿,缓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替晋景公治病。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

?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

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

?你的医术真高明啊! ?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不过这只是一个传说 ! 现在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

地步,亦喻指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在课本中

, 一般引用的是这一段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

?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 ??其一曰: ?居肓之上,膏之下,若

我何??医至,曰: ?疾不可为也

! 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这就是人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病入膏肓”,

这则成语中的膏肓, 古时以膏为心尖脂肪,

肓为心脏与隔膜之间,

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

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

亦喻指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七、“心”和“意”

中医认为肉质的心脏叫心包,

包裹心脏的那层脂肪叫膏肓, 人体内的脂肪白的叫“膏”,

黄的叫“肓”。肝、肾、胃、肠都带一个“月”,这里的月指的不是月亮,而是肉。为什么

“心”这个字不带“月”?因为心不是肉做的。

肉是有形的东西, 心包又叫心主, 有心脏病

的人其实是有心包病,

精神错乱才是心病。 中国人所讲的“心”不是指肉质的心,

而是指形

而上的、人的精神、心理、情绪、情感的活动。心的东西很难把握,现在西方流行心理学,有心理问题的人会去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希望得到医生的开导, 使自己能够端正世界观。 很多抑郁症病人来找我看病的时候都抱怨说:

“自己的老公挺好, 挣钱挺多, 也挺爱我, 也不在外面搞二奶, 孩子也挺争气, 考上了大学。

而且自己的工作也挺顺,但是自己就是不高兴。”

按照常理这位病人之前所说的那些东西都能够让自己高兴和幸福才对,她之所以不高

兴,指的是自己在跟自己打架。

1. 心和意的关系

这里首先需要区别“心”和“意”。

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是, 思考你是做给别人看, 还是做给你自己看。例如穿高跟鞋的人自己肯定不舒服,而是为了让别人看着好看,这就是意。

做梦是做给自己看的,

不是做给别人看。 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代表了一种本心。

为什么要分析梦?其实是在分析本心。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弄清楚心和意的区别。

丈母娘选女婿的标准通常考虑的是男方的家庭条件怎么样,

每个月挣多少钱, 有没有房子和车子, 有没有婚史,有没有孩子等,这些考虑都是“意”。女儿动的则是“心”,考虑的是自己爱不爱他,

是否对他动心, 有没有心头撞鹿、怦然心动的感觉。可是往往世界上的事不那么称心,

总是称心的不如意, 如意的又不大称心, 既称心又如意的少之又少。

让丈母娘看对眼的人闺女不动心,让闺女爱得死去活来的人丈母娘又看不上。

最后是要随心还是随意就要看每个人的选

择。随“意”的人通常是将来要找我来看病的人,

这些人虽然有了房有了车,

日子过得很舒服,但是就是不高兴。 还有家长教育孩子的问题,

如果家长是医生, 非要逼着孩子也去学医。

如果家长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学音乐的梦想,

就要拧着孩子去学习小提琴。

家长在做这样的决定之前没有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的天性,

最后孩子的心里非常不乐意,

心灵也受到了严重的扭曲。

在我治过的病人当中, 最小的抑郁症患者只有八岁,他拿刀剌自己的手, 因为这样做就

可以不用拉琴了。 很多人都是生活在自己和自己打架的过程中,

就像“病入膏肓”故事中两个庶子在斗争一样。精神分裂的人身体里面会出现两个自己,这两个人在不停地吵架争斗。

笔者曾经治疗过的最奇怪的一个人的症状是,他认为自己的左半边是男的,右半边是女的。

这有一种症状是身心分离。

2. 把握心的办法

既然心是形而上、没办法把握的东西,我们又该怎样去把握它呢?中国人所讲的“智

慧”也有更深的含义,

中国人的“慧”不是智力所能研究透彻、所能达到的东西。 中国人体会到了“精”、 “气”、“神”这三个字, 气的另一个写法是“炁”, 意思是无中生有, “无”字上面有一点,底下有四个火,上面的一点代表水、神,神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可以间接地去触动它。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是什么让物质运动?

是气。

人在出生以后需要呼吸空气,喝母亲的乳汁,

吃五谷杂粮产生能量,这叫后天之气。天

生父母给的、经血化生的元气,是第二种气,也就是“炁”。两种气走的路线是不一样的。

中医认为虽然你看不见神,摸不到神,但是能够想到神。

如果要给不高兴的人治病,应该从哪里下手呢?高级的医师或巫师可以直接通神,

跟病人一起坐一会儿, 跟你聊聊天或者念几句咒语就能够把你的心神调过来。

现在很多医生都无法达到这个级别和层次,

但是医生可以影响到气。神是有能量基础的,也就是你产生什么样的情感情绪,取决于你有什么样的气。

医生就是通过影响你的气,改变你的情绪情感,从而改变你的梦境。

气的基础又是什么呢?气来源于哪里?气来源于有形的、物质层面的东西。 中医或道家

把它称为“精”, 或者在后面加一个字“形”。

通过调整肉体的结构, 包括人体的经脉、 肉、皮、骨来影响气。人体最重要的东西是精髓,

髓是骨子里无法改变的东西。

中国有句俗话是

“扒了皮我也认得你的经”,

“烧成灰我也认得你”,

这里认的不再是肉身, 而是能感觉到

无形无像的东西。 有一句诗叫“等闲识得春风面”,

春风是无法看见的, 但是人们能感觉到

春风的存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天下谁人不识君”等语句都是能感受到有无形的东西,

天下的人都认识你并不一定见过你本人,

而是久闻大名, 久闻你的思想,从而神交已久,这叫实。所以, 中医建立了一套理论, 把人的肉体和它的功能活动联系起来,

以至于通过调形、调气来达到调神的目的。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和伟大之处。

《黄帝内经》专门有三篇来阐述这些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篇是《黄帝内经·灵枢》中

的淫邪发梦,“淫”是过分的意思,

外面这些不良的因素,包括有形、无形的东西刺激到你的身体以后,会让你做这样的梦。中医把这些进行普遍联系,通过分析来诊断疾病。

【案例】

《黄帝内经〃灵枢》第四十三篇 淫邪发梦

黄帝曰:愿闻淫邪泮衍,奈何?

岐伯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

得安而喜梦;气淫于腑,则有余于外,不足于内;气淫于脏,则有余于内,不足于外。

黄帝曰:有余不足,有形乎?

岐伯曰: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

( 艹熱) ;阴阳俱盛,则梦相杀。上盛则

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

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

之,立已。

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客于脾,

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客于膀胱,则梦游行;客于胃,则梦饮食;

客于大肠,则梦田野;客于小肠,则梦聚邑冲衢;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刳;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客于项,

则梦斩首;客于胫,则梦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

窌苑中;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起;客于胞

( 月直 ) ,则

梦溲便。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黄帝内经   秦国   指事   膏肓   中医   淫邪   心包   丈母娘   称心   梦境   地步   病人   古代   中国人   医生   东西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