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研究近况


杨海娜、李大勇辽宁中医药大学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我国,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率逐年增高,慢性静脉溃疡和湿疹等并发症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且消耗了大量卫生资源。我国人口基数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众多,所以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和现代医学治疗该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文从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介绍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研究近况。

发病机制

下肢静脉曲张中医称之为“筋瘤”,《外科正宗》:“筋留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中医认为本病病因是长期从事站立负重工作,劳倦伤气,下肢脉络瘀滞不畅。病机是气滞血瘀,筋脉纵横,血瘀于下,结成筋瘤,肌肤长期失养,郁久化热,热壅肉腐而致。现代外科认为下肢静脉曲张的根本病因是静脉壁薄弱和瓣膜功能不全以及静脉压增高等,而遗传、高龄、久站或久坐、吸烟均为下肢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是病变静脉周围组织的微循环由于静脉压增高而发生障碍,引起营养不良,导致纤维细胞的增生。

西医治疗

1 手术治疗

1.1 传统手术治疗 目前西医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最彻底的办法是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对静脉曲张的治疗以高位结扎和点状剥脱术等为主要方法,这种术式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并一直沿用至今 [4]。手术方法是将曲张的静脉全部切除并结扎。这种手术优点是比较彻底,缺点是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等。

1.2 微创手术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手术一般采用多术式相结合的办法,如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相结合,微创手术包括泡沫硬化剂及激光疗法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较单一的术式相比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损伤轻,恢复快,可重复性好。

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安全、简单、经济、可靠、可重复的特点。与其他微创疗法相比,泡沫硬化剂疗法更微创更美容。与手术治疗优势互补,两者相结合效果更好。激光腔内闭合联合点状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研究表明对151例(183条肢体)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配合下肢静脉腔内激光术,结果术后 183 条肢体静脉曲张均消失,手术治愈率为10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色素沉着减轻,酸胀感消失。说明这种手术方法非常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透光直视旋切术是在内窥镜下切除曲张的静脉,可以彻底清除曲张的静脉,减少患肢皮肤的切口而且手术操作安全简便。适用于静脉曲张面积广泛且严重的曲张静脉团、皮肤色素沉着、皮肤溃疡和硬化剂注射后复发的静脉曲张。能够降低复发率,但是术后并发症多。为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最小化组织的损伤,对连接电动组织旋切器的负压吸引强度的控制尤为重要。

2 非手术治疗

2.1 弹力袜治疗 穿医用弹力袜是压迫治疗法中最为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虽然穿弹力袜并不能根治静脉曲张,但无论在手术之后还是配合药物治疗期间同时使用弹力袜能够使患者下肢沉重,疼痛,肿胀等感觉明显减轻,有效弥补下肢静脉瓣的功能不足,减少侧支反流,明显缩小小腿周径。

2.2 药物治疗 陈培栋把50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者分2组。其中一组 25 人单用地奥司明,另一组联合应用地奥司明和迈之灵。结果合并治疗组治疗前后小腿周径的变化有显著差异,联合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0%、92%,单用地奥司明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4%、68%。结论:迈之灵合并地奥司明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确切、可靠,值得推广。王洛波等探讨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对术后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将 123 例住院患者分为2组,其中 78 例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另一组45例口服利伐沙班治疗。结果服用利伐沙班不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利伐沙班比华法林能够明显降低颅内出血的风险,并且能够降低血栓栓塞的复发率。

中医治疗

1 内治法

1.1经验方治疗 

研究表明妙四物汤口服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使得血管与周围组织更容易分离,减少了血管损伤,同时减少了术中出血和由多个手术切口造成的局部感觉异常,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药用:桃仁,红花,赤芍药,川芎,当归,金银花,丹参,透骨草,地龙,川牛膝,黄柏,黄连,白及,生甘草。

临床调查表明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期间患者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效果明显[16]。药用:黄芪,赤芍,川芎,桃仁,牛膝,鸡血藤,升麻,柴胡,木瓜,丝瓜络,地龙,甘草。

1.2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下肢静脉曲张由多种因素导致瘀血阻滞,脉络不通,瘀结成病,故祛瘀法应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肖廷刚对于下肢静脉曲张的辨证论治,强调避免繁杂证型,注重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的有机结合,抓住了病的本质,就抓住了辨证论治的根本。将本病分为三大类型即气虚血瘀证,用当归补血汤加桃红四物汤化裁;阴虚血瘀证用桂附加桃红四物汤化裁;湿热瘀阻证用四妙丸加味治疗。

1.3中成药治疗 

通心络胶囊由多种中药制成,具有补中益气扩血管加速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功效,用于下肢静脉曲张并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疗效佳。

邓显等研究中成药脉管复康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溃疡的疗效,将58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药物和弹力袜的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经过脉管复康片治疗后患者肢体肿胀及行走沉重感改善明显,治疗组患者各期肢体溃疡的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溃疡平均愈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结论:脉管复康片能有效促进静脉性溃疡的愈合。

2 外治法

中医外治以中药外敷和中药熏洗为主,现代医学认为中药外敷或熏洗能使中药的有效成分透过皮肤进入血液,营养皮肤和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和回流。

中药外治法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更具有针对性、起效迅速、副作用小、依从性高等特点。用自拟通脉消瘀汤(药用:炙黄芪、川乌、草乌、细辛、桃根、大黄、红花、木通、桑枝、地龙、甘草等)外洗下肢,有益气行血、温经散寒、祛瘀通络的功效,对轻、中度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效果良好。将补阳还五汤药渣外敷患肢,可使患者久站后疼痛酸胀感消失,下肢静脉曲张隆起有所改善。将四妙四物汤药渣煮水后熏洗患肢半小时,可益气行血、温经散寒,对轻度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效果良好。四妙四物汤减少了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 E2 的含量;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加快细胞周期进程,从而对其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3 针灸和推拿治疗

王曼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3个疗程的针刺推拿治疗。用1.5 寸不锈钢毫针排刺静脉曲张显露部位,再针刺双侧三阴交穴。所有穴位选择泻法进针,一次留针 30min,1 次 /d,10 天为 1 疗程。起针后,在静脉曲张显露部位由足端向近心端施以拇指平推法以拇指螺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拇指用力进行短距离单向直线运动。结果患者肢体曲张有所减轻,酸胀感得到缓解,说明针刺和推拿治疗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疗效确切。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观察采用贺氏火针放血疗法治疗单纯性静脉曲张疗效肯定,具有阻截静脉曲张向曲张性湿疹和溃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火针放血疗法应该应用到早期静脉迂曲阶段,起到早治疗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中医联合传统手术

虞丰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大隐动脉高位结扎术与小切口分段结扎术相结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脉方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红肿、发热、疼痛、硬索与结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肿胀与患肢瘀斑面积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 14d、28d 后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活血通脉方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上配合治疗。

2、中医联合微创手术

张雨等应用祛瘀汤联合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82 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采用祛瘀汤联合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激光治疗。

结果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所以祛瘀汤在预防静脉曲张激光术后的并发症方面有显著疗效。表明中西医集合疗效更好。邹会明 利用血管内电凝技术和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技术联合中药辨证施治,治

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伴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0例,效果满意。

3 中药联合西药

吴玉泉等将68例原发性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以中药泡洗及迈之灵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迈之灵治疗,疗程均为28天,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下肢浅静脉瘀曲、水肿、沉重、疼痛色素沉着)和下肢深静脉血流返流时间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疗效,临床症状及深静脉血流返流时间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中药泡洗的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改善原发性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症状。

结语与展望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西医治疗以手术为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术后存在一定比例的复发现象,未来研究应在手术操作规范化和术前诊断术后辅助治疗等方面有所提高。中医治疗

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的调有利于疼痛肿胀的好转,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但目前仍存在辨证分型不统一,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不规范等众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近年来火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进展

陈窈,刘梦雪,项相印,金荣疆

成都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

通讯作者:金荣疆(1963-),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作者简介:陈窈(1992-),女,中医学(针灸英语方向)2010 级七年制在读。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群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常因失治、误治遗留神经痛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治疗上,西医以抗病毒和消炎镇痛为主,而中医则有针、灸、中药内服、外敷等多种疗法,其中火针疗法体现了独特的优势,其治疗时间短,间隔时间长,疗效稳固。现综合近年来报道就火针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

带状疱疹在中医学属“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范畴,多因情志内伤,肝郁化火,火毒内蕴,外溢肌肤;或饮食不节,脾经湿热,熏灼肌表;或外感邪毒,湿热蕴结于体表;或年老体弱,血虚肝旺气血凝滞 [2]。其病机关键多在邪实壅滞,不通则痛,病理因素不外火、热、毒,病性多实或虚实夹杂。

治疗机制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火针治疗带状疱疹主要是通过扶正和祛邪两方面。

①扶正:借火助阳,鼓舞正气,畅旺气血。火针是“针”和“灸”的有机结合,同时具备针的局部刺激和灸的温热刺激,季晓旭指出火针借助火力的温热刺激,能够将滞留在肌肤内的湿热火毒直接快速地引出体外,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李敏等 认为火针的瞬时之热类似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少火生气”,可生元阳之气。另外,火针尚能健脾利湿,补脾利湿。

②祛邪:以热引热,火郁发之,实则泻之。《红炉点雪》云:“热病得火而解者,犹暑极反凉,犹火郁发之之义也。……实病得火而解者,犹火能消物,有实则泻之之义也。”《针灸聚英·火针》云:“盖火针,大开其孔穴,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均表达了火针能够借火之力,具备发郁结、泻邪实的功效。黄蜀等认为火针治疗皮肤疾病具有促进邪气外排的效果,通过借火之力,开通腠理,以疏导在内之火邪,从而“通则不痛”,正符合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势利导的思想。

现代实验研究表明,火针点刺能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充血、渗出、黏连、钙化、挛缩、缺血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下肢   静脉曲张   地龙   硬化剂   带状疱疹   术后   弹力   静脉   近况   疗效   溃疡   中西医结合   血管   中药   患者   中医   手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