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新忧愁,扫码

二维码的前景听起来美好,但现实生活中离理想模式还存在相当距离。近期,《生命时报》记者向全国老年读者发起一项调查发现,超过60%的老人每月都会遇到二维码的困扰,至少有10%的老年人完全无法使用二维码。有位老人感叹说:“不愁吃穿后的一种新愁闷,竟是被新技术抛弃了!”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家超市、商场也看到,每当老人拿着手机向工作人员询问如何扫健康宝时,常常惹得工作人员不耐烦。而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则需到一旁填表后才可入内。在北京地坛公园门口,有位老人告诉记者:“去美术馆、图书馆、公园等游览需要提前扫码预约,提交预约码才能进门,让使用不智能老年手机的人寸步难行。”一位年近七旬的王先生说:“虽然有智能手机,但操作那么复杂,真搞不明白!如今,很多医院都改成网上预约挂号,每次挂号只能请年轻人帮忙。”

近日,在社会舆论监督下,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纷纷推出纸质的健康码或健康凭证,让无智能手机的市民也可使用纸质健康码通行。“二维码是老人面临的不便之一,在购物、出行、办事、就医等众多领域,老人也常因为新技术受到限制。”陈友华说,人不能变成技术的奴隶。首先,政府管理观念要改变。现代科技手段跟传统手段并不冲突,一味追求“最先进”并非最优选择,应给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便利。其次,现代社会已进入多重管理时代,现代信息管理和传统管理要结合起来,“双轨制”可以给所有人带来便利。三是国家应在立法等层面对此进行规范。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导演贾樟柯提出,扶助老年人享受“数字化生活”,呼吁社会各界参与进来,让老年人不再被“边缘化”。全国政协委员、律师刘红宇也提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应将老人排斥在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老年人   纸质   智能手机   北京   忧愁   新技术   老年   便利   工作人员   近日   手段   老人   公园   健康   全国   二维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