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 注意养生的正确方式

  小暑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暑为热,小暑也即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后将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因此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小暑节气 注意养生的正确方式

  饮食宜清淡适量

  小暑养生要遵守“春夏养阳”的原则,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损伤阳气。炎热的暑天,一口气灌下一听冰镇饮料,吞几根冰棒,似乎非常享受,但它对身体的危害却无法用这一时的清爽弥补。

  饭后吃冷饮尤其伤脾胃,因为此时吃冷饮,加速胃壁黏膜血管收缩,胃的活动减弱,消化液分泌量减少,食物消化就会受到影响,形成饱胀状态,引发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小暑节气 注意养生的正确方式

  注意避暑

  小暑之后,盛夏酷热降临,人们很容易中暑,健康避暑是小暑节气养生的首要任务。

  一方面要避免身体中暑: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避免长时间强烈日晒;同时多喝凉白开,出汗过多时可以在水中加很少量的食盐,以维持体液中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不要打赤膊

  有些人喜欢在夏天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爽,其实未必如此。

  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因为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还和皮肤辐射有关。当外界温度超过37℃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来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

  多喝水

  小暑节气前后气温升高,暑热袭来,人们随便动一动就会出一身汗。而且汗液排出量也会比较多,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的话,体内就会缺水,同时还会缺少营养物质。因为汗液排出来之后,带走的不仅仅是水分,而且还有钾元素、盐分等物质。

  如果长期缺水的话,皮肤会变干,而且血容量也会减少,很容易诱发心血管等疾病。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出现,务必要随身携带水杯,时不时就喝两口,以便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小暑   节气   打赤膊   暑天   胃壁   汗液   冷饮   凉爽   炎热   体温   水分   气温   外界   正确   皮肤   身体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