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煎药,方法不对,可能不仅没有疗效,甚至会产生副作用哦

在家煎药,方法不对,可能不仅没有疗效,甚至会产生副作用哦

在我的门诊中,经常有人咨询如何熬药,如何使用中药泡洗及外敷?为帮助大家正确地使用中药,提高临床疗效,特整理了近年来我写的关于中药使用方面的科普文章。

《本草纲目》中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意思就是说,即使是道地药材,并经过了适当的加工(炮制)。然而如果煎药方法有问题,那么患者服用这样的汤药,可能不仅没有疗效,甚至会产生副作用。

下面介绍煎服中药的方法:

一、准备器具

煎药容器以砂锅和陶罐为最好。玻璃容器、搪瓷容器次之,不锈钢器皿也可。

二、准备用水

煎药用水以洁净第一。矿泉水、纯净水均可。自来水烧开晾凉后,方可用来煎药。

三、浸泡药材

以冷水浸泡药材30分钟,使药材变软,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加水量以药材放在容器内,水浸泡后淹没药材2~3cm为宜。

治疗感冒发烧等外感病,严格浸泡中药30分钟后,武火开锅后10~15分钟即可,可减少有效物质的挥发。这是中医能取得捷效的关键,切记!

四、煎煮药材

(一)煎煮时间

武火煮沸,改用文火。时间以文火计算。微沸后,解表药一般头煎煮15分钟,二煎15分钟;一般药物头煎30分钟,二煎30分钟。矿物类、贝壳类、化石类药物需先煎30~60分钟。气味芬芳或不耐热的药物,一般煎煮5分钟即可,或遵医嘱。

(二)混合药液

一剂药最好煎煮2次。第一煎煎煮药液约250ml,第二次煎煮药液约250ml,将两煎的药液混合后,分2次,温服。

(三)一次煮多付药方法

对上班族而言,每天煎煮中药,确实会带来一定的麻烦。但是相比机械煎药而言,手工煎药的质量要高出很多倍。因此,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同时节省煎煮时间,可以将2~3剂中药放在一起煎煮。将煎煮得到的药液,置于密封瓶内,放在冰箱冷藏室内存储。每次服用的时候,可按需取出,加热后服用。

五、服药方法

(一)服药频率

如无特殊说明,每天服药2次,分早、晚服用。急性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危重症等,则需要频服,以加强疗效。比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就要求患者间隔1~2小时,服药1次,如此就能很快退烧。咽喉部的疾病,要求频频含服。比如,我曾经研发的“畅咽茶”治疗慢性咽炎,含服就明显优于顿服的疗效。含服汤药与含服含片同理。

(二) 服药时间

如无特殊说明,一般在饭后1小时后服用。补益气血的药,宜空腹服用。安神药宜在睡前服,以增加镇静安神之效。

那么如何使用中药泡洗及外敷呢?敬请关注“张昶博士中医讲堂”,近期会推送关于中药使用方面的科普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疗效   本草纲目   武火   急性病   方法   汤药   药液   文火   副作用   药材   容器   药物   中药   患者   中医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