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好不好,这3个部位就能看出来

气虚之后,人就会变胖;血虚之后,人就会变瘦。胖人养生,应以补气为主;瘦人养生,应以补血为主。

说到这里,一些姑娘就开始有疑问了,需要减重的姑娘会问:“你说胖人应以补气为主,为什么我吃了那么多补气的食物,人还是这么胖呢?”

需要增重的姑娘会问:“瘦人要以补血为主,为什么我吃了那么多补血的食物,人还是没有长肉呢?”

其实这是脾胃有问题,虽然吃了很多对症的食物,但脾胃无力将这些食物转化为身体里的气血,而是直接将它们排泄了出去,就像一个漏斗,你吃了多少,就漏了多少。

怎么办呢?我的办法是,补血之前,先补脾胃。等到脾胃强壮了之后,稍微一补,立刻就会见效。正因如此,中医说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既然脾胃如此重要,那么大家要怎么知道自己的脾胃有没有问题呢?

【一】判断脾胃是否虚弱的绝招

(1)看手

首先看手上的食指,然后再将十指并拢,看手指间有没有缝隙。

可能有的姑娘会问,脾胃的强弱为什么要看食指呢?因为食指反映了整个脾胃功能的状况。食指、食指,顾名思义,就是和饮食有关的一根手指。

如果食指弯曲变形,并且内侧根部有酸痛的感觉,这就表明你的消化系统功能出现了障碍。一个人如果脾胃的运化和传输出了毛病,一定会反映在他的食指上,这时他的食指不能轻松张开,弯曲时会有点变形,同时,食指的内侧根部还会酸痛。

食指内侧,也就是食指靠近拇指的这侧,其根部被称为“第二间”,人的大便不通畅,“第二间”就会出现酸痛之感。便秘和腹胀的患者坚持长期按摩这个部位,就可以促进排便,减另外,如果食指出现硬块,颜色变紫,这就表明你的脾胃虚轻便秘。

如果你的十指并拢之后,指根部有缝隙,在我看来,你的脾胃不好,极有可能是患了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前面我们说过,脾胃不好就像一个漏斗,吃多少漏多少,有意思的是,脾胃内部形成了漏斗之后,表现在外部就成了漏空手。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好不好,这3个部位就能看出来

(2)看眼袋

我曾经问诊过一位姑娘:因为嫌自己的眼袋太大了,不好看,准备动手术祛除,

这位姑娘是为一位老友的女儿,姑且称他为小王,虽然已经36岁了,人仍然显得年轻漂亮,如果眼睛下没挂那两个大大的眼袋,人就更漂亮了。

我仔细观察了她的眼袋,只见她的两个眼袋松松垮垮地耷拉着,而且还有明显的褶皱,于是,我就明白了,她这是脾胃虚弱。

一般来说,饮食没有节制,饮酒过量或吃肉太多就会引起眼袋,不过这种原因引起的眼袋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眼袋鼓胀饱满,而且容易调理,只要饮食一有规律,眼袋自然就会消失。

但像小王这样,眼袋松弛下垂,还有皱纹,就很难调理了,因为造成这种眼袋的原因是脾胃长期虚弱,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水湿就会在身体内停留,眼袋这个地方正好是足阳明胃经的起始处,水湿内停,首先就会停留在这里,水湿瘀结于眼睛周围,眼部周围的皮肤较薄,组织疏松,于是,眼睑就会隆起,这就形成了眼袋。

简而言之,为什么人会有眼袋呢?这是因为眼袋这个地方有水淤积,为什么会有水呢?这是因为脾胃功能低下,不能将水代谢出体外。为什么水偏偏会淤积在这里呢?因为这里是胃经的起点,身体有水湿,首先会淤积在这里。

就给她开了三服益气健脾、化湿利水的药,主要有莲子肉、薏米、山药、白茯苓和白术等。让她调理一段时间之后在考虑懂手术的事情。喝了三服药后,小王的眼袋就消失了一大半儿,那个高兴劲儿啊,就像中了大奖一样。

之后我让小王每天早上都喝一大碗粥,粥里面有五样食物:一是大米、二是莲子、三是薏米、四是芡实、五是山药。小王喝了三个月粥,不仅眼袋全消失了,而且整个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精神饱满,充满了活力。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好不好,这3个部位就能看出来

(3)看舌头

通过舌头来判断脾胃是否虚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看舌二看舌苔。

健康情况下,人的舌质为淡红色,如果舌质偏淡,就说明你血虚;如果舌质偏红,就说明你的体内有热;如果舌质发紫,明你的体内有瘀血。那么,脾胃虚弱者的舌质有什么特点呢?

胃虚弱者舌质最大的特点是,舌体胖大,并且舌头的边缘上有齿的痕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齿痕舌。为什么脾胃虚弱的人会现齿痕舌呢

?因为脾胃虚弱之后,不能运化水湿,水停留在内会将舌头泡大,胖大的舌头与牙齿挤压,于是便形成了齿痕。

健康人的舌头上有一层淡淡的薄白苔,而且是湿润的,不燥滑。如果舌苔发黄,这就说明你的体内有热;

如果舌苔焦黄,这就说明体内的热已经很严重了;如果舌苔发白,这就说明你的本内有寒;如果舌苔发黑,这就说明你体内的寒已经很严重了;

如果舌苔厚腻,而且白苔满布,这就说明你的脾胃虚弱了。因为脾胃虚弱之后,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之气就会凝聚在舌头上,于是舌头就会白苔满布,厚重而滑腻。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好不好,这3个部位就能看出来

【二】脾胃虚弱如何调理呢

(1)食疗-莲子肉、山药、薏米和芡实粥

脾胃虚弱的人最怕喝中药,平时吃点东西都难受,更别提又苦又涩的中药了。我建议大家用四宝粥调理。四宝分别是:莲子肉、山药、薏米和芡实。将这些材料按1:1:1:1的比例配好,打磨成粉,每次熬粥的时候放上几勺。

开始喝这种粥时会觉得味道怪怪的,这是因为芡实的味道有点涩,不过,多喝几次以后就习惯了,脾胃虚弱的人喝一段时间之后,人就会变得红光满面,精神抖擞。

为什么会推荐脾胃虚弱的姑娘吃这四种东西呢?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好不好,这3个部位就能看出来

1;莲子肉

莲又称荷,莲子就是莲的种子,种子去壳之后就是莲子肉。莲的药性平和,微甜,《神农本草经》将它列章为上品,认为它能“补中养神,除百病。久服轻身耐劳,不饥延年”。

补中就是补中气,中气是什么呢?中气就是脾胃之气。一个人的脾胃好了,就会身强力壮、百病不侵,人自然就会健康长古往今来,许多医家都将莲子视为补脾胃的第一选择,清代御医黄元御说:“莲子甘平,甚益脾胃。”

2:薏米

薏米,又称薏苡仁,由于它的形状酷似珍珠,所以有人又称它为菩提珠。薏米最大的功效是祛湿。祛湿与补脾胃有什么关系呢?”前面我们说过,运化水湿是脾的功能之一,人体内的湿气太重就会增加脾的负担,骆驼再有力气,驮的货物多了,也会被压垮。脾有四怕,怕湿就是其中之一。所以,祛湿就是为脾减轻负担,《食医心镜》中说:“薏苡仁粥治风湿痹,补正气,利肠胃,消水肿,除胸中邪气。”

3:芡实

芡实与莲相似,生于池沼湖泊中,日本人给它取了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水中丹,意思是生长在水里的灵丹妙药。

芡实的药性平和,味道甜涩,是补脾胃的最好食物之一,它与莲子肉的作用相似,只不过它的收敛作用比莲子强。如果由脾胃虚弱引起了腹泻,芡实可以很快止泻。所以,它是补脾止泻的良药。

4:山药

山药味甘性平,既补气又补阴,有的食物具有补气的作用但稍微多吃就会上火,山药却不这样,山药补气而不壅滞上火。有的食物具有补阴的功效,但多吃了一些,湿气就会加重,山药却不这样,山药补阴而不助湿滋腻。身体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人都可以多食山药,山药是平补脾胃的良药。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好不好,这3个部位就能看出来

(2)捏脊是最好的补脾胃的方法

补脾胃还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这就是捏脊。

捏脊,说白了,就是捏脊梁骨,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行走路线,捏脊可以刺激到两条经络事实上,捏脊的好处非常多,能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气;还可以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

捏脊法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华佗。华佗认为,脊柱两侧有34个经外奇穴,贯穿整个后背。上半部可以治疗上肢和胸部疾病,下半部可以治疗下肢和腹部疾病,除了对这些穴位进行针灸之外,用手指拿捏这些穴位也有不错的效果。于是,华佗便创立了一套捏脊法:用手沿着脊椎两旁由下往上捏。

什么样的情况适合捏脊法呢?

一般脸色呈土黄色的人脾胃都有问题,这种人少言懒动、吃东西时偏食,遇见这种情况,就可以用捏脊法来解决。捏脊可以帮助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对改善脾胃有着不错的效果。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好不好,这3个部位就能看出来

【三】日常养脾要注重这四点

脾胃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就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自己的脾胃。要保护脾胃,先要了解脾胃的特性。脾胃有四个特点:怕冷,怕湿,怕甜,怕撑。

怕冷:脾是人体食物运化的总调度,因此,它在健康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脾属阴,怕冷,生冷食物都会对脾造成损害,西瓜伤脾最重,黄瓜、西红柿性凉,脾虚的人不适合吃。夏季,尤其应该忌讳冰镇啤酒、雪糕等。另外,胃也怕凉,多食寒易损胃阳。

怕湿:五运六气中,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故脾主湿。脾属阴,最容易受湿邪损伤,如果脾为湿邪所困,脾气不升,胃气难降,脾胃就会出问题。

怕甜:“脾怕甜,胃怕凉。”甜腻的食物在运化过程中容易产生湿气,脾怕湿,因此甜食要少吃。另外,多吃肉食也容易产生湿气,所以,平日多吃素食对脾比较有益。

怕撑:吃饱就睡伤脾胃,吃得太多也伤脾胃。吃饭最好吃七分饱,尤其是晚餐不要吃太多。饮食不当就会导致脾运失司,造成伤食症,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还流传着保护脾胃的四大要诀:“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除了少食生冷、甜腻的食物,饮食要饥饱有度之外,多运动、多吃素食、少饮酒,以及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都是保护脾胃的不二法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脾胃   华佗   小王   芡实   舌苔   薏米   补气   山药   莲子   眼袋   气血   食指   虚弱   生化   舌头   部位   好不好   姑娘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