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肠癌患者,谈谈影响它们疗效的漏诊风险因素

中晚期肠癌患者,由于癌细胞已经浸润了有丰富淋巴与血管的肠管肌层与浆膜层,因此,包括扩散转移、淋巴转移与血行转移风险,就无时不刻悬挂在患者头上。甚至腹腔种植风险,也很有可能发生在患者身上。由此,也就造成了中晚期肠癌患者的疾病的复杂性。要想治好肠癌,首先要查得出病。查不出病,则一切美好的想法就难以实现。因此,中晚期肠癌的漏诊风险,也就成了决定肠癌疗效的关键。下面, 我就针对肠癌漏这事,和大家聊聊。

中晚期肠癌的肠粘膜细胞癌变特点,增加了肠癌患者的漏诊风险。

中晚期肠癌患者,谈谈影响它们疗效的漏诊风险因素

肠癌

大家也知道,肠癌发病的高峰年龄是41岁-65岁之间。原因在于,经过近40年长期环境致癌因素,对肠粘膜细胞影响,终于导致肠粘膜细胞的病变由量变累积到质变,肠粘膜细胞通过基因变异慢慢癌变进展为肠癌细胞了。与此同时,致癌因素不是针对特定肠粘膜细胞的危害,而是会影响所有大肠粘膜细胞。因此,也就导致某处肠癌发病的同时,也存在其他部位出现肠癌细胞的可能。

中晚期肠癌患者,病程进展时间越长、疾病发现越晚,则患者受致癌因素影响就越久,加上免疫系统受肠癌细胞的危害就越重,则让肠癌患者其他部位肠粘膜所受的危害也就越大,由此出现的病变肠粘膜细胞就越多,出现病变肠重复癌的风险就越高了。而且,不管是术前还是术后,只要存在致癌因素影响,则患者其他部位的病变肠粘膜细胞的癌变风险就无法消除,并且会越来越严重。让人沮丧的是,这种风险出现的时间,让人难于预料与掌控,这也就造成了患者肠癌的漏诊风险难以消除。

中晚期肠癌患者,谈谈影响它们疗效的漏诊风险因素

肠癌病变进展

中晚期肠癌的病理特点,导致肠癌细胞转移漏诊在加大。

中晚期肠癌由于已经进入或浸润突破淋巴与血管丰富的肠管肌层与浆膜层,加上中晚期肠癌患者的肿瘤负荷非常大,加上患者免疫搞肿瘤能力的丧失,导致中晚期肠癌患者,基本上都存在不同程度肠癌细胞转移的风险。有文献报道,约60%的大肠癌患者首次就诊时已发生转移,其中,15%-25%在发现时有肝转移,另外,约20%患者术后会出现肝转移,另外,也有文献报道,有14%的中晚期肠癌患者存在肺转移风险。而令人沮丧的是,这些转移癌细胞,当未形成大于5mm以上的转移病灶时,目前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基本上难于发现,也就导致了肠癌转移病灶的漏诊风险。当然,这也是导致中晚期肠癌远期疗效不好,五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12.5%-70.4%的原因之一。

如何减少中晚期肠癌漏诊问题。

中晚期肠癌患者,谈谈影响它们疗效的漏诊风险因素

肠镜检查

事实上我们知道,要减少中晚期肠癌患者漏诊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肠癌治疗水平。需要从以下二方面着手,一是避免大肠重复癌的漏诊,二是避免肠转移癌的漏诊。

在减少中晚期大肠重复癌的漏诊方面,需要有高质量的肠镜检查,才能达到避免患者肠癌漏诊风险。相对于治疗而言,我觉得诊断更加重要,个人建议中晚期肠癌患者的内镜检查,一定找高水平内镜医生做检查才是更好的选择。当然能够找到高水平医院的高水平内镜医生,就更加理想了。这样好马配好鞍下,肠癌的漏诊风险就小了。另外,对做完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还可以通过粪便肠癌DNA检测,来进一步发现肠癌漏诊风险。

在减少肠癌远处转移的漏诊方面,可以按以下顺序进行相关检测,加以排除:先进行血液循环DNA的检测,来定性患者存在远处转移风险的大小。同时进行转移风险高的靶器官的影像检查,比如肝脏、肺脏的CT或磁共振检查。如果血液循环DNA的检测,显示远处转移风险比较大,经济又允许的话,建议进行PET-CT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肠癌远处转移风险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肠癌   晚期   浆膜   肠管   患者   因素   风险   病灶   粘膜   大肠   淋巴   疗效   部位   细胞   远处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