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保健的5个误区

 听力保健的五个误区:

  误区1:认为听力损失是老年人的事,与年轻人无关。

  事实上,各年龄层受听力困扰的人正不断上升,药物的滥用,城市的噪音污染成为主要原因。大多数有听力损失的人都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逐渐形成的。靠自身的感觉是很难自我诊断的(比如说,经常要求别人重复说话,喜欢让别人大一点声音,打岔,敲门声音听不见,这都是听力损失的表现)。康聆声助听器验配中心专家许先生建议,您就近到康聆声助听器的验配中心定期检测听力状况,我们会免费为您测听,并为您建立听力档案。

  误区2:耳聋是可以通过药物治愈的。

  事实上,耳聋可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耳聋,传导性耳聋在某些程度上可以通过药物的治疗或手术的辅助手段来改善听力,而感音神经性耳聋因为伤及内耳或听神经细胞,想要修复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还无法做到。

  误区3:佩戴助听器会伤害听力。

  实际上选择合适的助听器能帮助人类大脑抵御辩音能力的退化,使得听力损失发生后不容易出现辩音不准,发音能力退化,口齿不清等问题,否则儿童容易致哑,青年人会造成生活工作困难,老年人则会加重脑萎缩,最后导致老年性痴呆。

  误区4:戴一个助听器就足够了。

  如果只戴一个助听器,而另一只耳朵也同样有听力损失情况,那么你就很难完全分辨出声音来自哪个方向,大概离你有多远,很难有良好的平衡感,另一侧耳朵也会因为不用而退化,加深听力损失。

  误区5:我有耳鸣就戴不了助听器。

  造成耳鸣的原因很多,如身体虚弱,耳疾病,听力损失等,耳鸣又称感音神经性癫痫。目前医学上对耳鸣有多种药物治疗,但效果都不显著,治标不治本。我们在长期为各种听损人士选配助听器的工作中发现,对于耳鸣,助听器能起到效果较好的掩蔽作用,很多耳鸣的听损人士在使用一段时间助听器后耳鸣程度得到减轻甚至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受听   听力   误区   传导性   听神经   内耳   助听器   老年人   药物   事实上   耳朵   损失   声音   效果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