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仰山论腰痛内治

石仰山论腰痛内治

石氏伤科乃我国骨伤科一大流派, 相传甚久, 闻名遐迩。今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石抑山教授, 在继承祖传经验的同时, 又博采百家之长, 进一步开拓、创新、丰富、发展了石氏伤科学术思想。尤其是在他四十余年的伤科临床理伤治痛方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而其内治腰痛,只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体现其流派的某些特点。

一 审因论治与腰痛立法

审因论治就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 也就是运用整体观点,分析疾病的症状、休症来推究病因,从而提供治疗用药的根据。先生认为腰痛立法, 首先要明确腰痛所发生的原因, 然后才能够“审因论治,辨证立法” 。他说腰痛的原因历代医家都曾有过阐述。从脏骑关系而言,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 腰者, 肾之府, 转播不能, 肾将惫矣。” 说明肾虚腰痛的特点。从经脉关系而论, 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入腰, 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抵腰。如〈医灯续焰》(清·王绍隆)日:“腰痛者, 足之六经病也。足三阳从头走足, 足三阴从足入腹, 各经受邪,则随各经之所过者为痛, 与头心为痛之义略同, 而手之六经不与焉,以手经不至于腰也。” 巢氏〈诸病源候总论〉 (隋·巢元方)把腰痛病证之因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日少阴, 少阴肾也,.....阳气伤, 是以腰痛, 二日风痹,风寒著腰是以痛;三日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四日暨腰堕坠,伤腰是以痛;五日寝卧湿地是以痛。 ”《证治准绳〉 (明·王肯堂)认为腰痛之因“有风、有湿、有寒, 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 皆标也, 肾虚其本也。”《景岳全书》(明·张介宾)对腰痛进行了全面论述,指出“盖此证有表里虚实寒热之异。” 并精辟地分析说:“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久坐痛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 逊诸热而痛或喜寒而恶热者热也, 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 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当辨其所因而治之。”又说:“腰为肾之府, 肾与膀胱为表里 , 故在经则属太阳, 在藏则属肾气, 而又为冲任督带之要会。” 先生博采各家之长, 依据其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 将腰痛之因概括为三类四型。三类即损伤性腰痛、外感性腰痛与内伤性腰。四型即一为: 气血瘀型, 二为: 风寒闭塞型, 三为: 痰湿互阻型, 四为: 肾气亏损型。立法则依据祖国医学整体观念、辨证特点, 对不同类型腰痛, 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二 配方用药, 强调辨证

先生配方用药素以强调辨证为常, 他常说: 用药之妙, 如将用兵, 兵不在多, 独选其能, 药不贵繁, 惟取其效, 辨证用药, 必不可少。

1.行气止痛, 活血梧瘀

气滞血瘀型腰痛, 常运用此法, 主症腰部痛胀, 痛处拒按, 转侧俯仰不利, 局部可伴有肿胀等症。代表方为其腰痛二号验方。先生认为凡跌打挫闪, 损伤腰部或腰之附近经络, 使恶血留于经脉之中即发生腰痛, 并可使肾之真气受损。先生说:一切损伤的病理变化无不与气血相关。故对此类腰痛, 主张从气血立论治之, 提出宜气血兼顾, 以气为主, 以血为先的治疗原则。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清·沈金鳌)中所说“ 忽然跌, 忽然闪挫, 必气为之震, 震则激, 激则壅, 壅则气之周流一身者忽因所壅而凝聚一处, 是气失其所以为气矣。气运于血, 血本随气以周流,气凝则血亦凝矣。 《素问.刺腰痛篇》云:少阳令人腰痛, 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挽仰,不可以顾。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 因足厥阴肝经入于肾, 所以先生从气血的从属关系着手, 取调肝之气血的金铃子散之意 方中用川楝子、香附、青陈皮理气, 气行则血行, 当归、元胡、桃仁、丹参等活血化瘀, 配以制草乌通畅太阳督脉阳气, 以助行气活血, 狗脊、桑寄生以固真气之损。白芥子的运用, 为其用药之妙, 因气滞血瘀, 肾气不利, 可能会引起津气凝聚不畅, 与气血相互结滞, 白芥子不但能够通导行气,更能开结宣滞, 从而增强了治疗效力。这充分体现了石氏理伤内治气血兼顾,以气为主是常法、以血为先是变法韵基本原则.

2.温通散寒, 祛风止痛

风寒闭塞型腰痛, 常运用此法, 主症腰部疼痛板滞, 遇寒则甚, 活动牵制等症。代表方为其腰痛一号验方。《素问.刺腰痛篇》日:“ 足太阳脉, 令人腰痛, 引项脊, 尻背如重状。” 先生说, “太阳经脉有敷畅阳气的作用, 其气向外, 故主表而又主开。太阳之脉上达风府, 下抵腰肾, 有赖于肾督之阳气。〈灵枢·本藏篇〉 云: “肾合三焦膀扰, 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说明其具备人体水脏,水腑、水道的气化功能, 敷布津气, 充养体表, 起到既滋润而又温煦的双重作用。先生认为: 若人体肾气不足, 营卫又虚, 风寒之邪最易侵袭太阳经脉, 导致其经脉闭塞, 便会引起腰痛之证。 故先生用药取太阳伤寒主方麻黄汤之意, 用麻黄辛温, 发散风寒, 开启腠理, 桂枝通阳解肌, 助麻黄之力。又取麻黄跗子细辛汤之理,用制川草乌易附子,以温少阴之经, 引太阳督脉之阳气。用肾经表药之细辛, 辅佐其间, 从里及外, 以祛逐风寒之邪。风为百病之长, 寒主收敛, 风寒凝滞, 则经脉闭阻, 血气不行, 故用通行十二经脉之威灵仙、辛散之白芷、通络之地龙等引敞之。用红花、泽漆等活血通利之。并辅以青陈皮行气血, 狗脊固其肾,从而达到温通散寒、通络止痛之功。这充分体现了石氏伤科理伤治痛, 注重兼邪的又一基本原则。

3.播痰利湿, 通络息囊

痰湿互阻型腰痛, 常运用此法, 主症腰部酸痛延绵沉着, 遇气候变化而增剧, 可伴布肌肤麻木或不仁等症。代表方为石氏牛蒡子汤加减治之。先生认为此类腰痛主要是由于痰湿互阻经络, 气血浊逆不行所致 。正如李时珍所言。痰涎入于经络,则麻木疼痛”。方中牛蒡子祛痰消肿, 通舒十二经络。《本草备要〉日:“散结除风....利腰膝凝滞之气。” 僵蚕化痰散结, 为厥阴肝经之药。《本草思辨录》 日:“治湿胜之风痰。”二味合用,宣滞破结, 善搜筋络之顽痰湿邪, 是为主药, 助以秦艽之寒, 独活之辛温, 和血舒筋, 通达周身, 透达阳明, 疏利少阴, 更伍用白芷之辛温, 芳香通窍, 活血破瘀, 化湿排脓而生新; 半夏之辛温, 燥湿化痰, 消痞散肿而和胃。复使以白蒺藜之辛温, 疏肝风, 行气血且散瘀结。桑枝功能养筋透络, 祛风湿而利关节。全方豁痰祛湿、通络散结而宣达气血, 通利关节。先生说痰湿腰痛又有标本之分,正如《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所言“夫痰即水也, 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又说“盖脾主湿, 湿动则为痰, 肾主水, 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 而痰之本无不在肾”。 因此先生在运用牛蒡子汤治痰湿互阻型腰痛时,配方用药常兼顾其脾肾,合石氏调中保元汤、腰痛三号验方加减治之, 意在脾肾兼顾、标本同诒。

4.温肾补虚, 固腰息痛

肾气亏损型腰痛, 常运用此法, 主症腰部隐隐作痛, 腰膝酸软, 喜按喜揉, 遇劳更甚, 经常反复发作。代表方为其腰痛三号验方。先生认为该类腰痛其病程均较长, 肾之本必虚,是由于腰部损伤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 导致症情缠绵,腰痛反复发作,即所谓病及肾也是 。正如《景岳全书》 (明·张介宾)谓“腰者肾之外候, 一身所持以转移开合者也, 盖诸脉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背, 肾气一虚, 腰必痛矣。” 先生说:“ 腰为肾之府, 是精气所藏的地方。假如久病使肾之精气亏虚,失其所藏之本, 使会产生腰痛之疾。治疗上先生则以温肾补虚, 固腰息痛之法。方中菟丝子、补骨脂、仙灵脾温肾补其精气,生熟地、山萸肉滋补肾之阴血,温润结合其意在温通、阴中求阳。杜仲、狗脊、桑寄生健筋壮骨、固腰, 以益养肾之气血, 当归养肝之血以生肾中之阴(肝肾同源关系)。青陈皮行气和血健脾胃, 独活通行少阴督脉,以助气化为引药。全方用药把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辨证地统一了起来, 其意在治病必求于本。

三 要诀有四

石氏运用其法, 配方用药,验于临床,均获良效, 其诀有如下四要。

其要之一: 气血兼厩, 以气为主, 以血为先。其气滞血瘀型腰痛内治, 具体体现了以气为主是气血兼顾之常法, 以血为先是气血兼顾之变法之要则。

其要之二: 注重兼邪的治疗, 治伤毋忘风寒痰湿的诊治。其风寒闭塞、痰湿互阻之腰痛的内治之法就体现了这一要则。

其要之三: 脾肾兼顾、标本同治, 治病必求于本。其痰湿互阻、肾气亏损型腰痛的治疗, 乃是其内治之要则。

其要之四:突出通字, 以通为治, 以治而通。其行气止痛、活血祛瘀, 通畅脉络,通也;其温通散寒、祛风止痛以通畅太督,通电;其豁痰利湿、通络息痛以舒通经脉, 通也;其温肾补虚、固腰息痛以温煦通督,亦通也。

四、附方组成

1.损腰汤(石筱山,石幼山经验方)

组成: 当归须、制香附、杜仲、青皮、陈皮、狗脊、川楝子、玄胡、大茴香、桃仁、桑寄生。

2.固腰汤(石筱山, 石幼山经验方)

组成; 当归、杜仲、狗脊、川断、补骨脂、独活,川芎、制草乌、泽兰、牛膝、磁石。

3.地龙汤(石筱山、石幼山经验方)

组成; 地龙、当归、杜仲、续断、独活、香附、川芎、桃仁、制军 、甘草。

4.调中保元汤(石筱山、石幼山经验方}

组成: 潞党参、大黄芪、甜冬术、大熟地、淮山药、炙萸肉、补骨脂、枸杞子、川断、炙龟板、 鹿角胶、陈皮、茯苓、甘草。

5.牛蒡子汤(石筱山、石幼山经验方)

组成; 牛蒡、僵蚕、白蒺藜、 独活、秦荒、 白芷、半夏、桑枝。

6.腰痛一号验方(石仰山、石鉴玉经验方)

组成: 麻黄、桂枝、细辛、白芷、威灵仙、广地龙 、红花、泽漆、青陈皮、狗脊、制川军等。

7.腰痛二号验方(石仰山、石鉴玉经验方)

组成:川楝子、香附、青陈皮、玄胡、当归、桃仁、丹参、白芥子、制草乌、桑寄生、狗脊等。

8.腰痛三号验方(石仰山、石鉴玉经验方)

组成:生熟地、杜仲,菟丝子、仙灵脾、补骨脂、山萸肉、独活、桑奇生、当归、狗脊、青陈皮等。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腰痛   地龙   桑寄生   伤科   牛蒡   麻黄   独活   杜仲   陈皮   验方   当归   风寒   经脉   气血   经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