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味本草——第66期(艾叶)七年之病,必求三年之艾


芝味本草——第66期(艾叶)七年之病,必求三年之艾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典故

先秦时代的《诗经˙采葛》云:“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都是女子在辛勤劳动时,思念起自己的情人来。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典故

《孟子˙离娄上》云:“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这里“畜”即“蓄”,储蓄的意思。七年之病指大病、难治之病;三年之艾指三年以上的陈艾。“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用来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艾叶药用价值

芝味本草——第66期(艾叶)七年之病,必求三年之艾


由上述文化古籍可以略窥一斑,艾确实是我国在养生中认识最早的植物之一,是一味古老而神奇的良药,应用有3000多年的历史。

艾入药,首载于《名医别录》,称为“医草”、“灸草”,曰:“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用艾配阿胶、芍药、川芎、当归、干地黄、侧柏叶所组成的胶艾汤和柏叶汤,主治宫冷不孕及吐血不止。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可乂疾,久而弥善,故字从乂(yì,治理),而名艾。”又说“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萧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珂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李时珍还称艾“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蕲州在今天湖北黄冈蕲春县,即李时珍的故乡,蕲艾自古是道地药材。

艾又名香艾、蕲艾、艾蒿,一般以艾叶入药。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艾叶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


历史故事

唐代孙思邈常用艾叶温灸足三里,活101岁。《旧唐书》说柳公度八十岁时,步履轻便,常用艾灸气海,保气海常温,防病延年。艾作为大名鼎鼎的“医草”,历史故事一定很多,今天来说一个宋太祖赵匡胤与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的兄弟情谊故事。

据《宋史》记载: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生病了,赵匡胤急忙前去探望,并亲自手持艾条替弟弟灸疗。赵光义体有寒湿,温热的气息通过艾灸送入体内,寒热交织产生疼痛,叫了出来。太祖于是将热艾往自己身上灼烧,的确很痛,这样做可以分担弟弟的痛苦,赵光义感到十分感动。

古人赞赏赵匡胤对弟弟的深情厚谊,于是用成语“灼艾分痛”来颂扬他的美德,赞赏兄弟之间的情分。赵匡胤亲自为弟弟艾灸、也取艾自灸,可见其对艾灸操作熟练,并且相当信任。



民俗应用与传说故事

芝味本草——第66期(艾叶)七年之病,必求三年之艾


同时,很多古籍记载春季常常用艾来防止瘟疫。在我国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插青”的民俗。所谓“插青”就是在门前挂上艾叶或石菖蒲。

关于挂“插青”来历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在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期间, 有一次,黄巢率领军队打到河南邓州城。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地形,他乔装扮成老百姓去察看地形。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个农村妇女手拉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怀里却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大男孩,随着逃难的人群西行。黄巢很纳闷,便上前去询问,那村妇说:“县衙今天挨门传令,说黄巢马上要血洗邓州,大家快逃命吧!”

黄巢又问:“那你为什么拉着小的,却抱着大的?”村妇答道:“大的这个孩子,父母都已经被乱军杀死,如今只剩下这根独苗了。小的这个是我的亲生儿子,万一黄巢追来,我宁肯丢掉自己的孩子,也要留下邻家的这根独苗。”黄巢听了,为村妇的大义所感动,他对村妇说:“我黄巢专和官府作对,决不伤害无辜百姓!”说着,他拔出佩剑一挥,砍倒路边两株艾草,交给村妇说:“大嫂,你快快回城传话,让穷人门上都插上艾草,有这个记号,保管不会受到伤害。”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当晚穷人家的门上都插上了艾蒿。

第二天正好是五月初五,农民军攻下了邓州、杀了县官,而老百姓却没有受到一点伤害。从此,端午节插艾叶可避免灾祸就一起流传到今天。


艾叶(植物药)

芝味本草——第66期(艾叶)七年之病,必求三年之艾


01【药用来源】

为菊科植物艾的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称“蕲艾”。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制炭用。


02【方剂应用】

参桂鹿茸丸。


03【性味归经】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04【功 效】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05【性能特点】

本品性温而辛香,能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而止疼痛,为温经止血之要药,尤宜于崩漏。又善于调经,为治女子下焦虚寒和寒客胞宫之要药。


06【主要应用】

1. 用于出血证。本品温经止血之力较强,适用于月经过多、崩漏及妊娠出血等虚寒性出血证,尤宜于崩漏。可单用水煎服,或与阿胶、芍药、生地黄等同用。

2. 用于月经不调,痛经,治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或腹部疼痛,常与吴茱萸、肉桂等同用。

3. 用于胎动不安。常与阿胶、桑寄生等同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蕲春县   李时珍   邓州   本草   艾灸   崩漏   艾蒿   气海   独苗   村妇   阿胶   芍药   月经不调   太祖   弟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