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直击丨绥芬河片区将制度创新转化为对外开放动力

国际在线黑龙江频道消息(刘才星):8月27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成立两周年新闻发布会召开。中共绥芬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镭表示,绥芬河片区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片区,两年来围绕服务国家沿边开发开放,累计探索形成83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9项为全国首创。片区吸引和集聚了占全市78%的企业,为全市贡献了73%的税收和91%的贸易额,片区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222户,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发布会直击丨绥芬河片区将制度创新转化为对外开放动力

中共绥芬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镭现场发言 摄影 石启立

建设开放平台体系 中俄合作更深入

王镭表介绍,绥芬河片区强化“自贸区”与俄罗斯“自由港”的融合发展。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引导企业在俄投资70个项目、7个境外园区,涉及农业、林业、渔业等领域,带动中俄合作海外仓和离岸加工业发展。其中15家企业入驻俄自由港和超前发展区,这些企业和园区与境内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的7个国家级园区形成了跨境多区联动多产融合的“单边试验+嵌入发展”模式。

建设口岸通道体系 贸易通关更便利

绥芬河拥有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借助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等港口实现了借船出海、通海达洋,与国内16个沿海港口建立了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体系。特别在疫情期间,绥芬河自贸区扛起了“打通内循环、畅通外循环”的“口岸担当”。

1-7月,口岸过货量占全省陆路口岸97.6%。上半年,外贸总额占全省自贸试验区的54.9%。

建设商贸流通体系 贸易方式更多元

王镭表示,绥芬河片区将自贸创新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角落,形成“自贸+”发展模式。例如,“自贸+跨境电商”,实现了“1210”保税备货进口和“9610”跨境电商出口,快递发寄量居全省县域首位。“自贸+互市贸易”,建立了边民合作社和全国首家铁路互贸交易市场。互贸交易占全省85%,成为全国互贸往来国家最多的自贸片区。

建设产业支撑体系 市场主体更活跃

绥芬河片区1-7月新设企业增长76%,外资企业较去年增长4倍;上半年利用外资较去年增长了67%,利用内资超过前两年的总和。3个黑龙江省百大项目总投资完成率82.2%。与盐田港、比亚迪、中国货运代理协会、龙江交投、龙江建投、龙江金投、龙江农投等国家、省行业龙头企业深入对接,与厦门建发、象屿等合作的一批项目积极推进。发展形成了“5+5”的产业发展格局,即木业、粮食、水产、中药材、清洁能源等五大生产加工型产业,以及物流、医养、会展、旅游、金融等五大服务贸易型产业。

建设服务创新体系 管理理念更优化

王镭说,绥芬河片区在刚刚发布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包容普惠性创新等5项指标在全省县域排名首位。在管理现代化方面,建立了“涉外公证、涉外调解、涉外法援”服务模式,创建了全省首家涉外商事调解中心。提升数字服务水平,上线运营了“绥意办”APP线上服务窗口,建立了大数据应急保障平台及国有资产资源储备数据库。在投资自由化方面,建立了外商准入负面清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50%。在金融国际化方面,首次在全国推出了俄籍自然人及代理人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利用CIPS系统开展了对俄跨境本币结算,首次在全省开展了区块链平台贴现融资等19项创新。跨境结算业务增长45.3%。在通关便利化方面,通关效率提升了67%。

“我们将探索‘量体裁衣’‘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政策,不仅要发挥综合保税加工优势,构建自贸创新‘政策特区’,通过互贸商品二级市场流通、离岸免税、跨境电商保税备货线下自提等创新,努力实现全域免税。”王镭说,绥芬河片区还要构建以“贸易加工中转港、国际物流枢纽港、进境商品免税港、中俄金融服务港”四港为支撑的中俄边境口岸城市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新时代中俄合作先行示范区,努力为龙江建设协同发展先导区贡献“绥芬河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绥芬河   代市长   自由港   试验区   俄罗斯   黑龙江   对外开放   口岸   全省   发布会   体系   模式   动力   产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