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项目,经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和传承。人们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中国“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太极拳的动作要求中正圆活,注重意念修炼与呼吸调整,以五步、八法为核心动作,以套路、功法、推手为运动形式,习练者通过对动静、快慢、虚实的把控,能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目的。男女老幼皆宜学习,且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使太极拳不仅是一项全民运动,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的传播。


一.调节神经系统

太极拳主张用意不用力,用的不是僵劲拙力,是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用意来指挥气,用气再来催动行。这种独特的运动方式,久而久之养成一种习惯,人就会经常处于一种放松自然的状态,这实际上就是给神经系统的一种放松方式,对神经系统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提高运动系统

太极拳讲究虚实交换,有些动作要屈膝下蹲或伸膝站立,这样长时间来克服自身重量可增强下肢力量,又可使下肢的柔韧性和灵活度提高。在练习太极拳时,以缓慢、柔和的动作为主,而且动作由小到大,伴随着身体重心由一侧向对侧的转移,膝关节渐进性的伸展,躯干、头、四肢的转动等特点,提供了较强的感觉反馈刺激,加强了感受动力过程。因此,运动感觉系统活动增强,并重新进行了有效整合,是减小跌倒危险的有益方法。

中国“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三.防治高血压

在不断的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全身的肌肉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长此以往的锻炼可有效的增强我们的肌耐力。同时太极拳的弹性运动对防治高血压有显著影响,因为在肌肉收缩放长的过程中能产生三磷酸和腺苷酸等有扩张血管作用的产物。同时,在进行关节的活动中,肌肉内开放的微血管的数量增加了许多倍,这样也就扩大了血管流通的横截面,因此可使血压降低。


四.提高关节活动度与柔韧性

打太极拳的时候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比如像下势、蹬脚等式子,不仅可以起到改善肌肉柔韧度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太极拳对癌症患者的作用

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在进行大量研究后发现,太极拳与其它运动对癌症患者在冥想和有氧运动等方面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像癌症患者在大病初愈的时候,元气大伤,这个时候,尤其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过度疲劳。所以选择轻灵、柔和、缓慢这样的运动对我们的身体体质的提升是一个极大的帮助。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太极拳是一个非常好的运动,由钟南山教授领衔专家团队在广州发布了最新慢阻肺临床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打太极拳对改善慢阻肺患者功能状态方面的效果与传统肺康复锻炼相当。据悉,上述这项钟南山团队牵头的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PD》《CHEST》国际医学专业期刊上,为我国慢阻肺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最新的科学依据。

太极拳八大要领

1.保持松静,精力集中

2.虚领顶劲,尾闾中正

3.沉肩坠肘,坐腕舒指

4.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5.以腰为轴,上下相随

6.步法灵活、虚实分明

7.势正招圆,连绵不断

8.以意导动,内外合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太极拳   中正   柔韧性   强身健体   高血压   修身养性   虚实   神经系统   代表作   文化遗产   中国   关节   癌症   南山   肌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