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枝叶关情

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奉明成祖之命,于今江苏南京的龙江港启航,经江苏太仓刘家河编队集结出海,用两年时间完成了首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比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早了近百年,是当之无愧的“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可叹的是,世界史上仅仅记住了哥伦布,却鲜有关于郑和的记载。

乐笃周自幼留洋,接受西方文化,兼受医药世家熏陶,在留洋期间,就有了很多关于中西医之间对比的思考。南京同仁堂在南京落户之后,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中西医药交流的窗口。在乐笃周的一些书信中就能找寻到痕迹。

鸿雁传书,枝叶关情


上图是乐笃周和朋友张子衡的书信,现在将书信内容摘录如下:


子衡我兄惠鉴:前奉大函,正因我偶受感冒,重伤风年余日,未能见愈,曾服中药,均未见效。后至淮海医院,经西医诊治,用S.M.P.、P.P.C.等黄胺剂,伤风虽愈,而肾内则酸痛异常,不能直腰,使我忽然想起,我不能服此黄胺剂,赶快喝水,尽量多喝,所幸者服的尚少,否则肾内结石,则大麻烦了,须要开刀动手术,生命亦将危险矣。

这只是乐笃周与友人的一封日常书信,在信中他详细地写出了关于自己感冒问题引发的思考。人云一枝一叶总关情,在乐笃周的生活里,一点一滴间都在思考中医药的传承,关注中西医的对比。他既不盲目地否定西医的存在及有效,也不虚夸中药的作用,而是以一种辩证的思量,去探寻中西医的差异。

南京同仁堂经常会收到一些外国来信,这些信件中不乏关于中药与西药的讨论。

西方人不了解中国人,只看到积贫积弱,满目疮痍。南京同仁堂在乐笃周的带领下,不仅是一个卖药的商铺,更是身体力行地将关于中医、关于中药的讯息传递出来的窗口,用一封封书信,诉说着关于中医药的故事。

鸿雁传书,枝叶关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字字含情,行行传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哥伦布   太仓   鸿雁传书   同仁   满目疮痍   身体力行   大麻   南京   西医   江苏   中西医   枝叶   书信   中医药   中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