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乞巧风俗活化石——西和“乞巧节”

中国古代乞巧风俗活化石——西和“乞巧节”

喜看今日赫哲乡


在我的家乡西和,每年到阴历七月初一至七月七,一场盛大的与牛郎织女有关的盛事就在这里开始了,这就是享誉中国的西和乞巧女儿节。

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千年,“迢迢河汉女,盈盈一水间”,故事可以追溯到汉代,流传到现在已有1800多年,被称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活化石的“乞巧节”, 2008年6月,“西和乞巧节”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社会的变迁,让原本古老的故事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但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渴望自己心灵手巧,聪慧美丽的愿望,一直没有变。

中国古代乞巧风俗活化石——西和“乞巧节”

广州乞巧文化节开幕 乞巧赛艺会工艺品精彩绝伦


乞巧活动,是一个流传十分广泛,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它起源于汉文化中织女、牵牛、河汉三种天象。“乞巧”是向神灵讨要智慧的意思,乞指乞讨,巧则指心灵手巧或有巧思妙想,千百年的不断演绎中,逐渐形成了西和乞巧独有的魅力,乞巧不单单是讨巧,更是封建社会女孩子对美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秦观曾有《鹊桥仙》名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更为乞巧增添了无穷的文学色彩。

中国古代乞巧风俗活化石——西和“乞巧节”

????? a set of Japanese dolls displayed through


老家西和的“乞巧节”也叫作“巧娘娘节”,是专门由女性欢度祈福的节日,小时候,我们这些农村娃儿也跟着姐姐们参与到其中,扮着巧哥哥瞎起哄,主要是场面太热闹。巧娘娘就是王母娘娘的七女儿,西北师大赵逵夫教授(西和籍)考证《史记.秦本纪》:“帝颛顼之苗裔孙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为秦人之祖,传说中的秦人始祖女修,就是以织而闻名,传于后代。织女的传说同周人始祖中发明了牛耕的叔均传说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古代农村社会男耕女织经济结构反映的牛郎织女的传说。随着西和礼县交界处的大堡子山秦文公墓的出土,说明秦人发祥于西、礼二县一带,因此“乞巧”风俗是秦人古老遗风。

中国古代乞巧风俗活化石——西和“乞巧节”


西和的乞巧节是一种集崇拜信仰、诗歌、音乐、舞蹈和工艺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有坐巧、迎巧、祭巧、拜巧、跳麻姐姐、卜巧、送巧等诸多环节,还有祭神、迎水、照花瓣、跳舞、唱歌等规程。

西和乞巧节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乞巧女儿节,每年的阴历七月初,已经成为西礼二县全民狂欢的节日,这个时候,西和的晚霞湖上,游人如织,赏花,唱歌跳舞,更为本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增收渠道。

欢迎各位朋友,乞巧节,来西和,我们不见不散。

中国古代乞巧风俗活化石——西和“乞巧节”

广州珠村:乞巧节上赛巧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西和   中国古代   河汉   活化石   心灵手巧   织女   牛郎织女   始祖   阴历   娘娘   广州   大业   风俗   古老   节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