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创面的局部用药简介

抗细菌的外用药

磺胺米隆临床应用10%的水溶液或冷霜涂布在创而上,30分钟内即可穿透焦痂,8~10小时后失去抑菌作用。主要特点:敷药创面疼痛明显,大面积应用由于抑制碳酸杆菌酶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应用:10%磺胺米隆冷霜直接涂布创面上,约1~2mm,每日2次,第2次用药应先清除上次的药物,每日用量不超450g,严重绿脓杆菌感染时可用5%~10%水溶液水浴。

磺胺嘧啶银(SD-Ag) 及N- 磺胺嘧啶类化合物SD-Ag 是一种弱酸,为广谱的抑制剂,对绿脓杆菌及创面上其他的常见菌一般均有效,对克霉素白杆菌效果较差。磺胺嘧啶银穿透焦痂释放出银离子和磺胺嘧啶,在创面上形成一层淡灰色的薄痂。释放的银离子大部分与细菌的DNA 结合,抑制细菌的生长。磺胺嘧啶银对推迟和减轻创面感染有明显效果,对控制创面感染效果更好。

双氯苯双胍乙烷(洗必泰)及其混合物洗必泰有对抗革兰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的作用,临床疗效良好,无明显的刺激性。常用1%的洗必泰溶液清洗创面,或作为内层敷料用药。为提高疗效常混合应用其他外用药。洗必泰加硝酸银;新霉素加多黏菌素B加洗必泰; 磺胺米隆加磺胺嘧啶银加洗必泰。

吡咯酮碘属于广谱抗菌剂,以前作为正常皮肤和黏膜的消毒剂,杀菌力强,但不能穿透焦痂。1%与水可溶合的霜剂可用于大中面积烧伤创面,不良反应是可引起高碘血症(T值增高)和代谢性酸中毒。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0.1%的硫酸庆大霉素溶液和0.5%新霉素溶液外用可以穿透焦痂起到杀菌作用,严重感染时可以提高抗生素浓度,但应注意肾脏和听神经损害,

而且耐药菌株的出现也限制了它的作用。

抗真菌的外用药

克霉唑(三苯甲咪唑)抑菌剂,可选择性地与胞浆膜的脂质结合,从而影响真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烧伤创面真菌感染常用3%~5%克霉唑冷霜或1%~4%克霉唑二甲基亚砜制剂。

益康唑本品是咪唑的衍化物之一,它与其他的咪唑衍化物(如双氧苯咪唑、克霉唑和异比唑)相比,抗菌谱广,抑菌力强,疗效高,对烧伤创面的念珠菌和曲菌有一定效果,对浅层真菌感染有效对侵犯深层的各种真菌感染无效,局部外用剂量有1%混悬液,和1%霜剂每日涂创面2~3 次。

酮康唑为白色或淡褐色,无臭无味的粘剂,对各类念珠菌表面和深部感染均有效。

常用1%酮康唑溶液(用2%稀盐酸配制)或1%混悬液涂创面,疗效优于益康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创面   新霉素   冷霜   酸中毒   咪唑   外用药   磺胺   真菌   杆菌   烧伤   溶液   疗效   细菌   局部   效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