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谁写的?什么意思?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句诗出自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乙卯重五诗》中的一句,它的意思是说:端午节时,诗人自己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高的冠上插着艾蒿。下面欣赏一下这首诗。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谁写的?什么意思?

《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的大意: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谁写的?什么意思?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你看那火红的石榴花开满了山村。诗人陆游吃完了两只角的粽子,高高的冠上插着艾蒿。他还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就是这一年里能平安无病。等忙完了这些,已经是太阳西斜,只见家人早已把酒菜准备好,于是他高兴地喝起酒来。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谁写的?什么意思?

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宋宁宗庆元元年,此时作者已71岁,隐居在老家绍兴。

作者《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诗,生动具体地描写了自己在端午节这一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先是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高的冠上插着艾枝。接着他便按照旧风俗,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就是希望在这一年里能平安无事,身体健康。到了夜晚,家人早已备好了酒菜,于是他就开开心心地喝起了酒。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谁写的?什么意思?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陆游笔下的江南端午风俗习惯,里面既有纪念屈原,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关于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我们发现,这首诗开篇就点明了主题,时间就在“重五”(五月初五端午节),地方就在“山村”。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谁写的?什么意思?

在这端午时节,在这山村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政事之烦恼,眼前看到的只有端午节节日的热闹气氛,和山村淳朴的民风。而且,火红的石榴已经不知不觉盛开了!看到此情此景,怎么不让人感慨万分!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谁写的?什么意思?

回想自己坎坷人生路,今天都不去想了,把自己全部心思都融入节日的气氛当中。心情好了,也有了胃口,先吃了两角的粽子,高高的冠上插上艾枝。接着又按照旧习俗,储药、配药方,这一切都是为了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天渐渐黑了,家里也为他准备好了酒菜,怀着微笑去喝起酒了。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谁写的?什么意思?

通过作者对端午节这一天自己的的生活作了比较具体描写,我们知道了在宋朝,端午节就已经成了纪念屈原以及开展一些卫生健康的活动。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谁写的?什么意思?

陆游的这首诗语言真实,它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将那火红榴花盛开的山村风光,与江南端午节的民间风俗融合在一起。让这种美景立刻呈现在我们面前,就如同我们亲临其境一样真实。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阳西   屈原   艾蒿   酒菜   平安   江南   石榴   粽子   端午节   山村   端午   火红   风俗   诗人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