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茶第二泡就淡了,这是为什么?

有些茶第二泡就淡了,这是为什么?

关于品茶过程中每一泡茶汤口感的变化,“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余香,八道有余味,九道十道仍回味”的说法在茶界流传甚广。

因为原料和工艺不同,每一类茶、乃至每一款茶,实际可以冲泡的次数不能一概而论,总体而言,用料相对粗老的茶类整体耐泡度更高,比如乌龙茶、普洱茶等。

有些茶第二泡就淡了,这是为什么?

茶叶耐泡度与其内含物质总量,以及冲泡过程中的溶出速度有关。即便是芽头含量较高的绿茶、白茶等,通常只有喝到3-5泡左右,才能更好地感受这款茶的整体韵味。

可是在实际品鉴过程中,有些茶才第二泡就寡淡如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有些茶第二泡就淡了,这是为什么?

原料品种和产地

除根据芽叶比例划分出不等级别,茶叶原料还讲究品种和产地

按品种来分,在西双版纳广泛种植的勐海大叶种,以及在临沧广泛种植的勐库大叶种,均是最适合制作普洱茶的两个茶树品种,但两个茶区产制的普洱茶各有韵味。

有些茶第二泡就淡了,这是为什么?

临沧茶香气和甜度表现更好,版纳茶则茶汤更显厚重,茶友们品饮时可以感受到明显的品种差异。

按产地来分,同样都是勐海大叶种原料,分别产自布朗山和南糯山的普洱茶,最终呈现出来的香气和口感又不一样。

有些茶第二泡就淡了,这是为什么?

究其原因,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造就了普洱茶的“一山一味”。

兼顾茶树品种和产地,才能更好地界定茶叶品质,其他茶类也同样如此。

有些茶第二泡就淡了,这是为什么?

制作工艺

在说茶网以往发布的一系列茶叶品质相关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反复提及: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

“原料决定上限,工艺决定下限”,即便是用料很普通的一款茶,如果制作工艺比较出众,同样可以呈现出不错的香气和口感。

有些茶第二泡就淡了,这是为什么?

制作工艺是划分不同茶类的主要依据。

虽然每一类茶都有一套相对标准规范的制作流程,但制茶技艺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还是仅限于“做出来的茶能喝”,则要品鉴之后才能做出判断。

有些茶第二泡就淡了,这是为什么?

制作工艺不仅关乎茶叶当前品饮价值,同时也决定了后期是否具有存放价值

新制绿茶、红茶,或是转化了数年的普洱茶、黑茶等,如果还没喝到真正的茶味就已经寡淡无味,则极有可能是工艺出了问题。

有些茶第二泡就淡了,这是为什么?

冲泡

泡茶时的茶水比、水温、出汤时间等也会影响到茶汤整体表现。

选用同样的盖碗泡茶,投茶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后续品鉴。普洱茶的茶水比在1:20-1:21之间比较合适,其他茶类也需根据实际冲泡情况选择合适的茶水比。

有些茶第二泡就淡了,这是为什么?

为了控制茶叶内含物质的溶出,芽叶比较细嫩的绿茶、红茶等,在冲泡时应适当降低水温;原料相对粗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则选用沸水冲泡为宜。

此外,前几泡出汤时间较慢,也会影响到整体耐泡度和后续茶汤表现,茶友们在冲泡时也要多加注意。

有些茶第二泡就淡了,这是为什么?

茶汤滋味是否稳定协调,是判断茶叶品质的依据之一。无论原料或工艺有问题,还没完全泡开就全然无味的茶,其实也没有讨论品饮价值的必要了。(本文系说茶网原创文章,作者:至夏、说茶网思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勐海   临沧   寡淡   茶汤   茶树   普洱茶   茶水   口感   绿茶   香气   产地   茶叶   品种   原料   工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