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中医常见脉象?了解这些,在家自己也能“把脉”


如何辨别中医常见脉象?了解这些,在家自己也能“把脉”

但凡提到中医,人们脑海里自动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白衣胜雪的医者单手三指放在病人寸口处把脉。把脉这种行为俨然已成了中医行医的必要行为,事实也确实如此。

那是因为人体疾病情况可以通过脉象的方式被医者感知,医者结合病史询问、患者外在表现等,四诊合参才能准确明了疾病。

有人说,近代西医学最伟大的发明是听诊器,中医最伟大的发明则是脉诊!脉诊在中医诊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脉诊的方法有很多:遍诊法、寸口诊法、三部脉诊法等,现今使用最多的是寸口脉诊法,其他诊法在本篇暂不概述。

寸口脉诊的理论依据

如何辨别中医常见脉象?了解这些,在家自己也能“把脉”

中医认为,脉象的形成是由于心脏的搏动,心是其动力之源,气血则是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寸口动脉位于手太阴肺经,为经脉气血汇聚之处,通过对寸口的诊察,可以了解人体气血津液的情况,从而 判断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状况。此外,《素问·五脏别论》曰: “气口亦为太阴也,是以五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气口即为气的出口,就是寸关尺。这说明寸口脉不仅能反映肺脏和肺经的状况,也能反映五脏六腑的情况。

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寸口脉诊的位置

如何辨别中医常见脉象?了解这些,在家自己也能“把脉”

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如图所示。

左寸关尺:心肝肾。

右寸关尺:肺脾命。

寸口脉诊的方法

对成人切脉,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搏,以按脉。三指的疏密,应按病人的高矮作适当调整。小儿寸口脉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切脉时常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用力,触按皮肤为浮取,名为“举”,又叫浮取或轻取;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间,叫按,又称沉取或重取;指力不轻不重,还可亦轻亦重,以委曲求之叫寻。根据临证的需要,可用举、按、寻或相反的顺序反覆触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压体会。(寻为寻找之意,不可谓之中取)

脉诊时要注意:患者要在静息的情况下诊脉,剧烈运动后或紧张时诊脉脉象不稳,难以寻其真意。

常见脉象

01.平脉

为正常脉象,其形象特征:1、一息四~五至;2、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3、寸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正常的脉象特点有胃,有神,有根,但是正常的脉象也会受到年龄、性别、形体、生活起居、精神情志、季节气候、昼夜、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生理性的变异。

02.浮脉与沉脉

如何辨别中医常见脉象?了解这些,在家自己也能“把脉”

浮脉

脉浮沉是人体的荣卫之气受六淫等外邪的侵扰而出现的气血态势。

浮脉为表证,病邪未盛,正气未衰,正邪相搏,阳气驱病外出而出现脉浮。浮脉可以理解为人体受邪所出现的功能态,是人体早期祛病外出的表现。

如何辨别中医常见脉象?了解这些,在家自己也能“把脉”

沉脉

沉脉主里证,里证的虚、实、寒、热等证均以脉沉为表现。沉脉可以理解是机体体液有损,正邪相搏的交织态势,甚至是人体气血亏损、病进的标志。

03.滑脉与涩脉


如何辨别中医常见脉象?了解这些,在家自己也能“把脉”

滑脉


滑与涩是脉流利度的描述,滑如盘中走珠为血行流变学意义上的流畅,它是一种里热、宿食、痰湿肺热之脉。在临床中,滑脉最多见,洗个热水澡、小跑、心情激动、少许饮酒、月经来潮、妊娠等均见脉滑。

如何辨别中医常见脉象?了解这些,在家自己也能“把脉”

涩脉

而涩脉变现为指下如触荧光屏面静电的感觉,常为血瘀。涩脉则多提示血行瘀滞,也可见于气滞、津亏、血少。

04.迟脉与数脉

如何辨别中医常见脉象?了解这些,在家自己也能“把脉”

迟脉

迟脉为一息不足四次,数脉为一息超过5次。迟数的辨别较难,因个体差异较大,无法准确辨别。这时可以用西医学心率来制订标准,通常静息情况下,60次/分以下、脉率规整的脉象,迟脉多见于寒证。有力为冷积,无力为阳虚。

如何辨别中医常见脉象?了解这些,在家自己也能“把脉”

数脉

脉率在100~139次/分,规整跳动的脉象,为数脉。数脉主热证。邪热亢盛,血行加速,脉数而有力,为实热证;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血行加速,脉数而无力,为虚热证。

05.弦脉与细脉

弦是脉气紧张的表现。弦与肝有关,肝主筋,脉道柔软、弦硬与筋之弛缓、强劲之性相同;肝主流泄,调物气机,以柔和为贵,若邪气滞肝,疏泄失常,气郁不利则见弦脉。

细脉指脉细如线,主虚证,主要指阴虚、血虚,阴血不足脉管不充盈,所以脉现细小。

相兼脉

由于疾病的复杂性,以上脉象常相兼而论,如滑数、沉迟、弦数、弦细、沉涩、浮数等。部分相兼脉的主证见下表:

如何辨别中医常见脉象?了解这些,在家自己也能“把脉”

常见相兼脉

把脉基本功的练习

练习把脉最开始练习手指的敏感度和医者的心境。

指下无感,如切树皮;心中浮躁,难辩细微。

练习把脉可分为五步(余式脉法练习),五步概括为“金”、“革”、“羽”、“水”、“气”。

第一步 “ 金 ”法:运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金属表明,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一步,很容易体会到,此步重点是凝神静气地修炼。达到纯熟后,切脉容易入静,纵有百人在身边吵闹,都能入静切脉。

第二步“ 革 ”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柔软的皮革或海绵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二步,有些难度,但如果修炼到位后,基本没有摸不到的脉象。

第三步 “ 羽 ” 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羽毛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三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则习脉可入高手境地。

第四步 “ 水 ” 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水面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四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的人很少,关键是手指要保养好才有成功的可能,本人有时候可以达到,但只要干少许粗活,则感觉不到。

第五步 “ 气 ” 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做切脉状,感受空气的波动,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五步,难度很大,能修炼到此则可以以脉查遍一切疾病。


后记:

中医存废之争,由来已久,其中脉诊争议很大。临床上常有病人不言不语,仅伸手让医者把脉,然后让医者自行辨别,甚至有的医者直接不让病人开口直接脉诊,在下看来这些行为实属让人恼怒。脉诊在辨证论治过程中虽占据重要地位,但单靠脉象就能诊病的医者凤毛麟角。医者的原则是为病人负责,只有四诊合参才能准确辨证,开出方药才能对证,减少患者经济以及精神负担,那些单靠脉诊胡乱诊断的医者实在有失医德。

关注我们,学习更多中医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脉象   气口   中医   医者   气血   无名指   中指   食指   血管   细心   病人   手指   人体   常见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