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原理及危害需了解

痛风的原理

痛风是与遗传有关的嘌呤代谢紊乱或与尿酸排泄减少有关的一组代谢性疾病。痛风病(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高血糖),高血压病,高血脂是构成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疾病,并称“四高”,是构成脑卒中,心肌梗死,尿毒症等严重疾病得重要原因。痛风早期主要表现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随后又出现反复发作的关节炎和关节畸形,或者出现痛风石等一系列的临床过程,常常累及肾脏。

痛风的原理及危害需了解

痛风的分类

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痛风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原发性痛风绝大多数病因尚不明确,常伴有血脂代谢异常,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发性痛风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病程可长达数十年。临床上常见的痛风患者多以原发性痛风为主。只能通过治疗来缓解症状,但是不治疗是万万不可的,痛风如若不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加重,疼痛感愈演愈烈,不仅让人难以忍受,更会导致体内炎症堆积,关节受到不可逆的损害,并发肾结石甚至是肾衰竭,危及生命。

继发性是由于某些疾病或者是使用了干扰尿酸平衡的药物,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及痛风的发作,例如肾脏疾病,当其他的病症痊愈后,继发性的痛风也会随着其他疾病的治愈和停止服用治愈其他疾病的药物渐渐康复,但继发性的痛风也需要及时的治疗并且缓解。所以继发性的痛风是可以康复的。

痛风的原理及危害需了解

什么是尿酸?什么是嘌呤?

尿酸是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嘌呤是核酸分解代谢的产物。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核酸维持生命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核酸的分解代谢中,就会不断有嘌呤产生。

高尿酸血症是如何形成的?

体内的尿酸有两个来源:一是体内的嘌呤类物质经过次黄嘌呤及黄嘌呤转化而成,此为内源性尿酸;另一个来源于食物,从富含嘌呤的食物分解产生,此为外源性尿酸。二者共同构成血中尿酸的来源,生成的尿酸主要经过肾脏排泄。这种尿酸的产生与排泄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在一些人中,由于存在遗传缺陷或某些疾病,就会使尿酸的生成增多,或因肾脏的疾病导致尿酸的排除减少,或者长期进食大量富含嘌呤的食物,超过机体的尿酸的代谢和清楚能力,尿酸就会在血液中堆积起来,引起高尿酸血症。

痛风的原理及危害需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次黄嘌呤   痛风   嘌呤   尿酸   原发性   核酸   高血压   肾脏   紊乱   关节   产物   分解   体内   原理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