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恩师:国医大师李振华如何治学

恍惚之间,一年过去,去年的今日还在向老师讨教疑难病例,还在给老师诉说家长,还在向老师汇报中医药的利好消息,我们还有太多的问题还没有明白,2017年5月23日11点50分,李老就离我们而去。

这一年中,虽然我们没有忘记老师谆谆教导,相继的整理了老师的两本著作和经验传承,但是我们知道离老师的要求太远太远,我们将继续努力发扬传承李老师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本周用五个篇幅,摘抄一些李老的文章共同道分享,以此来怀念我最敬重的李振华老师。

怀念我的恩师:国医大师李振华如何治学

李老的从医之路


李振华,男,汉族,于1924年出生于河南省洛宁县,原河南中医学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洛宁县人大常委,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兼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终身理事,中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河南省中医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河南省高等院校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河南省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中医》杂志主编,1990年被国家劳动人事部、原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第一届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

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为全国首届“国医大师”。60余年来,李老一直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学术造诣精湛,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于治疗急性热性病、脾胃病及疑难杂病。

现将李老一生治学简要概述如下:

怀念我的恩师:国医大师李振华如何治学

李老出身中医世家,祖籍洛宁依山傍水,北有凤翼山,南有洛水河,可谓人杰地灵。

李老的父亲李景唐是位名医,医术精湛,名闻豫西(见《洛宁县志》)。其父为医,医德高尚,仁善为本,济贫救厄,不惜个人,治病活人,一丝不苟,胆大心细;为学,谦虚谨慎,虚怀若谷,拜师访友,博采众方,善于治疗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

李老父亲的这些为医为学品德和医术经验,李老尽得其传。尤其是为人方面。

李老的父亲以自己的“真善为本,济世成德”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来教导年少的李振华,常言:“行医要首先立品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只有仁善待人,才能济世活人。”这些都深深影响了李老的一生。

稍至年长,遇1940年豫西大旱,民不聊生,瘟疫流行,死亡甚多,他看到当时国民党政府腐败,家乡缺医少药,便立志不求仕而誓为良医。

1941年,从十七岁起,遂辍学济汴中学高中,专跟父亲学医认药,在其父指导下研读医学书籍,并随父侍诊,1947年开始独立诊治病人。

1950年,河南省举行中医师考试,他名列洛宁县榜首,被当地誉为“名门高徒”、“父子良医”。省政府给他颁发了中医师开业执照,遂继父业,悬壶乡里,其医术医德深受广大患者赞扬和称颂。

1953年,洛宁县人民医院成立,他入选为县医院唯一的中医医师。此后由乡到县,由县到地,再调入洛阳中医师进修班和西学中班任教,直至上调省城,在河南中医学院担任医疗教学。从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第一附属医院医教部主任、副院长,学院中医系副主任、学院副院长,至院长,经历了漫漫七十余载的岐黄医学道路。

李老半个多世纪的自学


李老学医,除来自名医家传外,其医学成就大多还是出于他半个多世纪的自学。

李老学医专心致志、治学严谨、刻苦钻研、勤学务实、务求理解,能者为师、虚心求教、容纳众长、善于总结,数十年如一日,至老不衰。“学在于勤,知在于行”,是他一生的座右铭,并总结了勤、恒、精、博、悟五字的治学经历。

1986年6月,《光明中医》发表了时任河南中医学院院长李振华的《学在于勤,知在于行——我的自学体会》文章,介绍了自己的学习中医体会。

在文章中,李老把它归纳为“法于经旨,精求医理;教学相长,重视实践;临床严谨,总结规律;勤奋好学,虚心求教”几个方面。

的确,“学在于勤,知在于行”是他一生治学的真实写照。他勤于学习,熟读《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汤头歌诀》等,继而临床又读金元四大家,尤其是对李东垣的《脾胃论》等著作的学习更是深入,对于明清温病诸名医著作等,体会尤深。特别是喜爱学习中国古今有关哲学著作,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来学习中医,他常说这是学中医的钥匙,能打开中医知识宝库。

他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和书籍的理论,能及时用于医、教、研实践,运用中医经典著作奠定其临床辨证基础。实践中,他勤求博采,涉猎广泛,既师古,又灵活善变,既善于继承,又敢于创新,在此基础上治好了不少疑难病。

他深感四大经典譬如大匠诲人,必以规矩,使学者有阶可升,但神明变化灵活机动,知常以应变,通变以知常,从心而欲,则在于对经典等医籍之所悟。

勤奋好学,以能者为师,虚心求教


如李老在洛阳地区中医师进修班任教师时,向一同任教的针灸教师闫丽生学习针灸。闫丽生是著名针灸学家、原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承淡安的学生,针灸医术精深。

李老中青年时期就用学习到的针灸技术,针药并进,治好了大量常见病和疑难杂病。

又如学习了施今墨老先生用六两米醋作药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经验。

施老曾为河南省军区某领导爱人诊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六剂而愈。患者拿出处方李老如获至宝,看其处方,是补中益气汤和归脾汤化裁,并加阿胶、黑地榆等止血药,与其所治疗此类病用方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施老方中除白芍、柴胡、升麻均用醋炒外,每剂药并用了六两(十六两一斤)米醋作药引。

李老后遇此症,采用施老用大量酸涩收敛的米醋来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经验,每获奇效,且多是用六剂药收功。这是学习施老精深医术经验之结果。

1964年秋,国家卫生部中医顾问、名老中医秦伯未应邀前来河南讲学。

秦老每天上午为省领导看病,下午为河南省中医学院讲学,李老在陪秦老看病讲学中,受益匪浅,特别是对桂枝一味药,收益极大。

秦老用仲景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脏早搏病,药到病除,李老查看处方,与自己治疗此病用炙甘草汤药物相差无几,只是秦老用桂枝仅用2—3 g,不解其故,遂恭请秦老赐教。

秦伯未解释说:心动悸,脉结代,是心阴不足,阴损阳弱,虚阳浮动,心阴虚则心脏早搏出现心动悸,心阳虚则血不充脉而结代。

治疗当在补心阴的基础上资助心阳,用桂枝之意是在配人参以助心阳,故不可量大,2—3g即可。

根据心阳虚的微甚,一般脉搏出现偶发性结脉,可用2g;

频发性早搏(即二联脉率、三联脉率)可用3—4g,并加宁心安神之品则收效更好。

秦老对医理的分析、经方运用出神入化,令李老十分叹服。在此之后的40余年来,李老治疗多例心脏早搏患者(尤其诊为室性期前收缩),运用向秦老学习的加减炙甘草汤及桂枝应用经验均获得良好的效果。

李老不仅向医籍书刊求教,而且取同道之所长,民间经验方,患者以前用过的功效显著的处方等,都是随时学习的对象。他的这种虚心、灵活、巧妙的学习方法确实令人称赞。

正如古人所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虚心求学的知行观,成就了李老的医学技术。我们在随师实践中深有体会。

怀念我的恩师:国医大师李振华如何治学

“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李老承担“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用以上对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和治法药物,自拟了“香砂温中汤”和“沙参养胃汤”分别治疗该病的脾胃气虚证和胃阴虚证。

自1986年开始,通过5年对300例患者住院治疗总结,于1991年经卫生部验收和国家级鉴定,其有效率为98.7%,治愈率为32%,鉴定为“疗效为国内外先进水平”。

怀念我的恩师:国医大师李振华如何治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河南中医学院   洛宁县   洛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卫生部   桂枝   国医   中医师   河南省   脾胃   医术   恩师   虚心   针灸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