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手法和小夹板固定,也蕴含哲学智慧?


中医骨伤手法和小夹板固定,也蕴含哲学智慧?

中医骨伤是架构在中国哲学基础之上的,阴阳学说作为中国哲学的重要学说之一,深深影响着每门学科。手法和小夹板固定是中医骨伤的特色,这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筋骨是一对阴阳合和的整体,手法是为了“拨乱反正”,小夹板就是用“人工筋骨”进行固定。这种简易的治疗手段背后充满着阴与阳的辩证。

筋主动、骨主静,筋为阳,骨为阴。阴阳是一家,筋骨本一体。筋连接、约束着骨,骨支撑着筋,筋束骨,骨张筋,筋强骨壮、筋柔骨正,正常生理状态下,筋骨合和、阴阳平衡。阳主阴从,比之筋骨,亦是筋主骨从。

突然遭遇外力扭挫、打击后,筋骨受损,严重者,骨断筋伤,两者的平衡被打破。如何恢复机体阴阳平衡,针灸、中药均可为之以纠偏,但对于骨断筋伤,力道远远不够,则需要更多的外力和外界能量,方能抚平。

其实,手法是一种“借来”外力。既然是来自外部的“暴力”所导致筋骨受损,那么采用手法复位的本质上就是把遭受外力后已经筋骨失衡的肢体,借助医者手法之“外力”将其“还原”,把力“还回去”,同时复原“筋骨”,恢复筋骨的平衡。换言之,手法就是就是“重走回头路”。

手法复位时,从微观看,在手法作用下肢体内部的骨借助其筋(西医称之为“软组织铰链”)的桥接作用辅助复位,纠正了骨折对位、对线。这也是筋骨一体观在手法复位中的体现。其后给予小夹板外固定以保护、维持“复位成果”。

小夹板固定的原理是利用夹板上的弹性扎带的约束力,对内部骨折予以向内的作用力,增加对骨干的纵向挤压,维持、固定骨折端的复位效果。同时肢体在功能锻炼时,其肌肉收缩、舒张活动产生一定内在动力,这种张力向外的反作用力,又作用到小夹板和扎带上,前后这两种力是相对平衡的。同时小夹板又把力集中在压垫上,这样形成的二点或多点的挤压杠杆作用,从而防止或矫正骨折的侧方移位、成角畸形等。

这其中,手法属动,属阳,小夹板固定技术属静,属阴,是一对阴阳组合;而小夹板固定装置中,小夹板和压垫,一硬一软,一阴一阳,也是一对阴阳组合;而小夹板和扎带,同样又是一个有韧性、刚性,一个有弹性和柔性,一阴一阳,还是一对阴阳组合。

某种意义上,小夹板就好似人体之骨,扎带好似人体之筋。从这点来说,我们使用的小夹板固定装置好比“天然人工筋骨”,用它来外固定复位后受损的筋骨,再合适不过。用小夹板营造出来的阴阳之象来固定、恢复病损肢体的筋骨阴阳之象。两者内外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小宇宙”。

从解剖上,筋骨是一对动静结合的整体。而在治疗过程中,小夹板和扎带如同筋和骨一样,是一对“有形”的动静结合;而固定后患者肢体的主动功能锻炼与相对静止休息又形成一对“无形”的动静结合。如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一样,小夹板固定治疗的动静结合之中亦复有动静结合。这其中的哲学智慧,是前人宝贵的经验结晶,值得思考和琢磨,更值得好好传承和发扬。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请关注公众号 药之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夹板   手法   中医   哲学   组合   外力   筋骨   学说   肢体   中国   阴阳   动静   装置   主动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