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天天学】一扇珍贵的屏风

【党史天天学】一扇珍贵的屏风【党史天天学】一扇珍贵的屏风

在浙江省乐清市岭底乡泽基村周丕振故居里,一扇长30厘米、宽22厘米,底板上焦痕斑斑的小屏风格外引人注目。

1940年冬,周丕振听从党组织安排,赴皖南新四军教导总队学习。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周丕振所在的教导总队随军部行动,一直参加战斗,被敌人包围了六七天,在弹尽粮绝无法突围且部队被打散的情况下,他和两名战友一同被俘。时值隆冬,他们的棉衣被剥,后来被押到太平县(今黄山区)一个叫三口村的地方,住在汪氏祠堂里。寒风刺骨,没有棉被,三人互相抱着取暖御寒,还是根本无法入睡。于是,他们在所住的祠堂楼上铺上砖块,烧火取暖,结果将楼板烧焦,火星漏到楼下,看守的国民党兵上楼来,将他们一顿毒打。这件事给周丕振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他曾于1977年和1994年两次手书追记此事。

在上饶集中营中,周丕振度过了8个多月的牢狱生活,受尽了敌人的折磨。他经常看到一些战友被反动派枪杀,心想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有一天,他和一名战友终于从集中营粪坑后面的一条排水沟里越狱出逃。时值寒冬腊月,从上饶回乐清,一路上不但要避开敌人追捕,而且有饿死、冻死、病倒的可能。周丕振身无分文,他把身上唯一的一件衬衣和一根皮带都用来换饭吃了,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回到家乡,重新投入党组织的怀抱。

1963年春,周丕振被任命为安徽徽州军分区司令员后,来到当年自己被关押的汪氏祠堂,在楼上觅得被烧灼的三块木楼板。1976年12月13日,周丕振征得当地县政府的同意,将这三块烧焦的木楼板搬到合肥。次年,周丕振托同为上饶集中营难友、著名革命艺术家赖少其设计,由工匠将木楼板制成一扇屏风,缀上周恩来关于皖南事变的两幅题词凸刻字,一幅为“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另一幅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这扇屏风一直珍藏在周丕振的书房里,在其纪念文集《括苍一兵》的一帧彩照中,他靠在沙发上,背后就是这扇屏风。

周丕振逝世后,其家属将屏风捐给了周丕振故居。参观者透过这扇屏风,更能充分感受到革命者经受的苦难和坚贞不屈的品格。

资料:学习强国

编辑:叶嘉诚

【党史天天学】一扇珍贵的屏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皖南事变   屏风   居里   皖南   徽州   上饶   楼板   祠堂   党史   江南   总队   党组织   集中营   国民党   战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