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多数感染是食用鱼生导致的,感染早期并无明显不适症状

肝吸虫又称华支睾吸虫,其成虫寄生于人的肝、胆管内,可致肝吸虫病。临床上以腹泻、上腹部不适、肝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为特征。本病在国外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地区各国,国内23个省、市、自治发展区有本病流行。以广东、台湾等省为主要流行区。

肝吸虫,多数感染是食用鱼生导致的,感染早期并无明显不适症状

其危害性主要是使患者的肝胆受损。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代谢反应产物和机械进行刺激的结果。病变主要在肝的次级胆管。感染初期发生病变的情况并不明显。长时间处于重度精神感染后,胆管细胞出现一些局限性以及扩张,管壁增厚。大量虫体可引起阻塞、胆汁滞留,如合并其他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胆管炎和胆管肝炎。慢性疾病感染可有大量的结缔纤维增强组织不断增生,附近的肝可见一个明显的萎缩。另外胆道分泌一种糖蛋白的增多,并附着于虫卵表面技术作为分析结石形成核心,起支架和粘附剂作用,促进直接胆红素钙的沉积,最后也是导致这些色素类结石(即肝内多发性结石)的出现。

肝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如猫、狗、猪、鼠)肝胆管内。在疾病流行地区,患有此病的人或动物,经常伴随胆汁进入肠道,混合在粪便中排泄出来。第一中间宿主大叶螺(oncomelania conch)或大叶螺(conus macrophylla)将虫卵吞入消化道,然后通过一系列囊尾蚴和雷蚴进行发育繁殖,最终形成多尾蚴。成熟尾蚴脱离蜗牛,在水中游动,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然后侵入体内,形成囊蚴,囊虫有感染。在流行地区,这种蠕虫的第一和第二中间宿主,例如钉螺、海螺、鲤科和鲦鱼,生活在同一水域,以人类和动物的粪便为食。一如往常,人类和动物的粪便倾倒在鱼塘内,或在鱼塘上建造厕所,可引致鱼类大量感染。囊蚴对调味品的抗性较强,在含19.3% 氯化钠的酱油中可持续5小时,在含3.36% 醋酸的醋中可持续2小时。

肝吸虫,多数感染是食用鱼生导致的,感染早期并无明显不适症状

因此,吃生鱼片的人会在生鱼片加入香料后,很容易感染这种疾病。在摄氏90度和摄氏60度的水中,所有含囊蚴的鱼片分别在1秒和10秒内死亡。因此,吃“鱼生粥”时,如果生鱼片切得较厚或有较多鱼片,放入粥内可使粥的温度下降,不易杀死囊蚴。烤小鱼,如果内部的鱼没有煮透,囊蚴不能被杀死,人们食用这种食物很容易感染。生吃鱼虾的人更容易感染这种疾病。#哆咖医生超能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肝吸虫   鱼生   尾蚴   成虫   虫卵   胆道   胆管   宿主   鱼塘   胆汁   生鱼片   肝胆   粪便   鱼片   结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