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创造一成语的父子俩,不同的性格,却是相同的命运,为啥?

中国的成语很多产自于春秋时期,而有一对父子,却一人创造了一成语,堪称一佳话,但这父子的性格却截然不同。他们是谁呢

这对父子就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伯宗和儿子伯州犁,伯宗时任晋国太宰,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抑或中央领导人的顾问,是相当有学问的人。当时的国君是晋景公,相当信任伯宗。

公元前594年,应该是一个被记住的年代,这一年,初税亩开始实行,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也开启了变法的序幕。也是在这一年,宋国遇到了楚国入侵,求救于晋国。晋景公很想答应,但伯宗说,古人有言“虽鞭之长,不及马腹”...不同意出兵,晋景公也就罢了。这就是成语“鞭长莫及”的来源。

一人创造一成语的父子俩,不同的性格,却是相同的命运,为啥?

后来,发生的很多事情,包括天灾,晋景公都听从了伯宗的意见,而且都做对了。可见,伯宗的才能不一般。事实上也是如此,但伯宗也有个缺点,就是太过于直言,儿子也劝过他,妻子更是在他每次上朝的劝诫他: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他的妻子简直就是天才的预言家,结局真如其妻预料,伯宗得罪了当时晋国的权贵家族郤氏,被他们诬陷杀死,儿子伯宗梨被迫逃亡楚国。

伯州犁逃到楚国,很受当时楚王的器重,居然也被任命为太宰。后来,他的儿子也当过太宰,可见,这个家族都遗传了学问的天赋。

伯州犁在史上第一次风光的显现就是晋楚鄢陵之战,作为从晋国逃来的,当然对晋国了解甚深,可是,晋国里也有一个和他差不多境遇的人叫苗贲皇,他是从楚国逃到晋国的,也深受晋国国君的器重。于是,这两人就在这次战役中来了一次精彩的对决。虽说是楚国先退出战斗,但结局应该算平分秋色,这也与伯州犁和苗贲皇两人有很大的关系。

伯州犁虽然也有才华,但他也有弱点,就是有点趋炎附势。当楚国走到楚康王在位的时候,当时的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是楚康王的弟弟公子围,这个人是个野心极大的人。在一次楚国和郑国的战斗中,大将穿封戌抓到一个俘虏,结果公子围想据之为自己的功劳。于是,伯州犁出现了,他用了一个手法---暗示法,当着囚徒的面,手向上介绍公子围,向下介绍大将穿封戌,最后问囚徒是谁俘获了他,囚徒也不傻,当然看明白了,说是公子围抓的自己。结果,这个囚徒后来被释放了。这就是成语“上下其手”的故事。

一人创造一成语的父子俩,不同的性格,却是相同的命运,为啥?

可惜的是,伯州犁的讨好之举并没有俘获公子围的心。因为,他是楚康王的亲信。而公子围是想当王的,就在公子围杀了自己的侄儿,自立为王的时候,他就杀掉了伯州犁。这个公子围就是楚灵王,以后慢慢再来介绍他。

或许,伯氏家族就是这样的命。伯州犁的儿子后来被楚平王启用为太宰,后来也说得罪了权臣,孙子伯嚭逃到吴国,结局也不怎么好。

其实,分析起来,伯宗两父子虽然性格不同,但却有相同的命运。实际上与他们自己的性格有关,伯宗虽正直贤能,却过于直言,这往往会得罪很多人,尤其是在朝廷这种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更是致命的弱点。而伯州犁过于献媚和圆滑,且未能认清当时的政治形势,被楚灵王所杀也是情理之中。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还有一点,做人要有原则性,但不要太死板,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方有圆,方能成就世界!

一人创造一成语的父子俩,不同的性格,却是相同的命运,为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鄢陵   晋国   国君   盗憎主人   楚国   成语   性格   囚徒   器重   大将   父子   公子   结局   儿子   命运   家族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