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海往事杂记(第三季城边那些事之雪雨一甲子(完结篇)

单位从青海建立到四川山里,随后区域中心城市集中,这已有六十年。来到城市的边上印象深刻的雪有两次。第一次是刚搬出山沟过来的那一年的那场大雪,这让我和同学印象以来第一次在四川滚成了大过当时身高的雪球。第二次是全国闻名的那场南方大面积降雪,这一次让我和家人又一次滚出了大雪球,随后这雪球成了大雪人的巨大身躯。后来这一年的五月我们又体验了可能是这一生中最大的地震。至于雨那就太多,印象深刻的当然是不同年份里夏天里的两次。一次是陆续降雨达近两周,菜市连卖菜的都没有了,单位路段积水都淹了车辆。第二次是连续大量降雨,单位与城市之间的第一大桥少有的被封闭,不少挡土墙上成了瀑布,靠单位一侧的铁路大桥上铁路部门开来了火车压桥,以防止大桥被冲毁。

这些是现实生活中的雪雨,也让我想到了单位这六十年一甲子的那些诸多“雪雨”。

听老爹讲单位最初的“雪雨”可以说是青海湖边草原上的环境。那时候的建设者是住在帐篷里,到了晚上外面一片狼的嚎叫。冬天的雪风可以把人刮走,不长的时间可以冻僵。随后的建设稍稍展开,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饥饿的同时单位下马待命。后面再启动,这大部分人顶着缺乏营养的浮肿的身体,住着自己挖的地窝子,条件极其艰苦的再度开展工作,同时承受那个贫穷时代国家大投入的巨大压力。

随后稍有改善,可就又分家搬迁到四川的山沟里。这里的“雪雨”首先是那里夏天的潮热,冬天的阴冷,交通的不便…。就那些更大的山沟里的单位,不方便就更不用说了。最痛苦的是文革的“二赵”的回忆,那是绝大多数单位老同志心中的“血”雨。随后的改革开放,单位迎来的“雪雨”是人心的浮动,本来不多的各种技术人员流失逐渐加剧。好在那时高校毕业生还是分配,这还有来源,随后单位也逐渐搬出山沟。

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集中政策后,单位来到这三线小城边上,技术干部新老交替是当时单位真正的“雪雨”。那时的高校毕业生逐渐市场化分配,小城市的吸引力对年轻人有限,老的同志也逐渐老去,一段时间里技术力量方面青黄不接的现象一度成为当时不争的事实。如今的大城市高昂的房价导致的极大的生活压力,让在这三线小城市的单位的性价比极大提升,到今天竟然也有了些许点点的“优势”。

单位这一路走来的一个甲子,可能就是国家的需要和各个时期的工作者的坚守,让留下来的大多数能最终跨越诸多困难和困苦,他(她)们每一个人都是真正的勇者,为国担当的脊梁。

在这《科海往事第一、二、三季之…》系列文字的最后向他们致敬,当然还有笔者本人。

这正是:

青海四川六十年,

往昔困苦无畏艰。

“雪(血)雨”坚守一甲子,

国之“脊梁”勇当先。

以下图片来自互联网,谢谢。

科海往事杂记(第三季城边那些事之雪雨一甲子(完结篇)科海往事杂记(第三季城边那些事之雪雨一甲子(完结篇)科海往事杂记(第三季城边那些事之雪雨一甲子(完结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甲子   无畏   青海   山沟   雪球   困苦   脊梁   杂记   大桥   高校毕业生   边上   深刻   往事   印象   单位   国家   城市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