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国周边发生3件事:日本新首相放狠话;印媒盛赞中国

大疫情与大变局之下,随着美国加速重返亚太的步伐、五角大楼接连向亚洲出动航母、印澳不断配合美国“挑起冲突”,日本的确是越来越嚣张了。

混乱与动荡,已然成为国际局势的主旋律。

10月2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正式卸任之际,中国周边发生了3件意味深长的大事,日本试图趁乱崛起的雄心壮志,可谓昭然若揭。

第一件,日本新首相对中国撂下狠话,这是给美国递交投名状?27日这天,日本透露,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表示,将在担任首相期间修改日本宪法,日本将对中国采取“毅然决然”的措施。

岸田文雄撂下狠话,“对于中国,我一步都不会退让”。

这已经不是岸田文雄第一次“不自量力”了。

10月27日,中国周边发生3件事:日本新首相放狠话;印媒盛赞中国

此前,因为俄罗斯强调“南千岛群岛不可能交给日本”,岸田文雄就曾喊话普京称,不解决日俄领土问题,就不可能与俄缔结和平条约。

此外,日本强硬派还不忘信誓旦旦地表示,等日本走向军事崛起、俄罗斯面临衰落困境之后,日本必须武力夺取北方四岛,同时给“不可一世”的俄军一个下马威。

问题来了,一向隐忍的日本,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蛮横了起来?

对此,且聊2个粗浅看法吧。

首先,岸田文雄的确是有苦难言。一直以来,日本民众都不承认“南千岛群岛入俄”,这导致安倍、岸田文雄都不敢对俄妥协——如果让步,就意味着日本自民党失去民意支持,首相宝座也将拱手让人。

10月27日,中国周边发生3件事:日本新首相放狠话;印媒盛赞中国

因为美军在日本横行霸道、目中无人的原因,日本民众本就对内阁和首相倍感不满,如果岸田文雄再不对中俄强硬一些,怎么给民众一个交代?

这段时间,无论是中俄在日本海举行联合军演,还是中俄军舰穿过津轻、大隅海峡,对日本而言,这都是“跃然纸上”的示强。让岸田文雄不得不“倍感心寒”的是,五角大楼的表态居然是“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中俄的同时出招、美国的坐视不理、日本民众对俄罗斯的满腔愤怒,都让岸田文雄处于“举步维艰,进退两难”的困境,骑虎难下的岸田文雄,只能被迫对中俄撂狠话。

如若不然,等待岸田文雄的,必将是日本民众的“口诛笔伐与骂声连连”。

其次,岸田文雄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契机。

事实上,安倍也好,岸田文雄也罢,日本政客深知“叫板俄军无异于自讨苦吃”,但最终还是这么做了。

10月27日,中国周边发生3件事:日本新首相放狠话;印媒盛赞中国

为什么?天下熙熙皆为利往,日本政府这么做,无非是因为有利可图。

对于日本,美国是爱恨交加、重用加上提防,美国想重返亚太、掣肘中俄,离不开日本这个听话的马前卒,但日本又是一个雄心勃勃、不甘屈居于别国之下的国家。美国很清楚,驻日美军是束缚日本的“紧箍咒”,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让日本这个“孙猴子”挣脱锁链,如若不然,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

日本同样知道美国没安好心,想提升军费、研制先进武器、扩军、获得军事主动权,都离不开美国与日本民众支持。怎么办?通过推动局势升级的方式,借助中俄之力反制美国、提升日本民众的愤怒值,不失为好选择。

10月27日,中国周边发生3件事:日本新首相放狠话;印媒盛赞中国

安倍与岸田文雄们的确深谋远虑,但特朗普与拜登也绝非泛泛之辈。从始至终,无论日本怎么折腾,美国的选择都是“坐山观虎斗”与装聋作哑。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巍然不动,这就是美国对日本的战略。俄罗斯敲打日本,还能间接地帮助美国控制日本,何乐不为?

接下来,再来说说第二件事,俄罗斯召见德国武官,绍伊古警告卡伦鲍尔。

27日,在俄罗斯外交部召见德国武官、对柏林提出强烈不满后,俄罗斯国防长绍伊古表示,北约一直都在俄罗斯边境活跃,现在德国又呼吁欧盟、北约对俄罗斯实施核威慑,

卡伦鲍尔必须清楚,类似情况将导致什么结果。

绍伊古强调,“德国应该以史为鉴,在对俄罗斯强硬之前,最好去问下你爷爷,对俄强硬有什么结果”。

10月27日,中国周边发生3件事:日本新首相放狠话;印媒盛赞中国

俄外长拉夫罗夫警告德国称,卡伦鲍尔的所谓强硬表态,无非就是幻想罢了,但北约的确在转向遏制俄罗斯的立场。

俄罗斯外交部提醒德国,最好记住日本在二战后期被美国炸的事,德国应该阻止卡伦鲍尔们试探俄军底线的莽撞举动。

不得不提的是,卡伦鲍尔对俄罗斯示强的时间节点,很不同寻常。

默克尔在26日正式卸任德国总理。此前,默克尔曾答应马克龙,一块打造欧盟联军、共同挑战美元霸权,但等到默克尔告别欧盟之后,卡伦鲍尔们就开始了新一轮布局。

这意味着,即便“北溪2”已全部完工、普京答应替欧盟增加天然气供应,但在美国的煽风点火下,德国亲美势力仍在致力于“破坏俄欧去美元化的进程”。

10月27日,中国周边发生3件事:日本新首相放狠话;印媒盛赞中国

卡伦鲍尔同时告诉法国,欧盟必须依赖美国提供的军事保护,打造欧盟联军不可取。

“铁娘子”默克尔离任之后,德国与欧盟局势很可能迎来风云变幻,如何应对变局,是马克龙与普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不难想象,俄罗斯召见德国驻俄武官,只是开始,真正的角逐还在后头。

且看拜登到底有什么布局吧。

最后,再来说说第三件事,印媒盛赞中国。

印度疫情持续扩散那会儿,看到莫迪、苏杰生求助美国无果后,不少印度媒体曾表示,新德里是时候清醒了,必须赶紧求助中国。

当时,活人倒在路边、死者被弃尸恒河等场景,在印度可谓是屡见不鲜,除了一再延长新德里的全面封锁期外,莫迪别无办法。

10月27日,中国周边发生3件事:日本新首相放狠话;印媒盛赞中国

承诺替印度雪中送炭、之后却是毫无结果的白宫,选择了不断敷衍印度。每当莫迪求助美国时,拜登布林肯的回应都是“好好好,很快就替印度缓解燃眉之急”,但最后都是不了了之,像极了办事敷衍的美国警察。

这一次,印度《金融时报》再次选择了替中国仗义执言。

印度媒体表示,美国正在将中国渲染成“可怕的坏蛋”,但如果你听信美国忽悠,注定将导致敌对关系出现,这是一种很蠢的行为。

印媒认为,新德里应该更理智、清醒地对待中国,中国是印度崛起的机遇而非威胁,办事不力的白宫与行动明确的中方,形成了对比,美国正处于“我行我素”的狂妄自大状态,再过5到6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

印媒强调,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作为中国的邻国,印度应该以和为贵而非以邻为壑,美印关系迟早将变得可有可无,因为白宫只顾美国利益。

10月27日,中国周边发生3件事:日本新首相放狠话;印媒盛赞中国

所谓患难见真情,落难见人心,历史终将证实,中印友好符合双方利益,而动辄抛弃盟友的白宫是靠不住的。

印度不缺明眼人,缺的只是采取行动的战略家,说到底,美国可没少忽悠印度。

最后,还是不得不感慨几句。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世界并不太平,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这是无数先辈们用牺牲与奉献换来的,的确来之不易。

周遭局势越动荡与混乱,我们就越应该昂首阔步、大步走向前方,并努力提升实力,以捍卫和平。

且继续砥砺前行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日本   新德里   首相   北约   中国   俄军   武官   俄罗斯   印度   德国   美国   白宫   强硬   欧盟   民众   发生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