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莫迪警告美俄英法;韩国总理公开道歉;法国航母出问题

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晴月缺,人有旦夕祸福,国有时运亨通。大疫情与大变局之下,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强如美国,又何尝不是得面临大使馆被攻破、外交官被扣为人质、设备物资被抢走的局面?

实力弱,意味着没有话语权,但实力强,也不代表就能够呼风唤雨、肆意妄为。

11月13日,世界发生了3件意味深长的事,一向自视甚高的印度,选择了警告美俄英法,自诩为欧盟霸主的法国,也踢到铁板了。

先来说说第一件事,莫迪警告美俄英法。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但对印度而言,唯美国之令是从、阔绰采购英法武器的结果,却是白费功夫——美俄英法完全没有投桃报李的念头。

11月13日,莫迪警告美俄英法;韩国总理公开道歉;法国航母出问题

12日,印度外交部证实,当着世界各国代表的面,莫迪狠狠给了美、俄、英、法等发达国家一个下马威。莫迪表示,印度可以承诺,在2070年之前实现静零排放,也可以用实际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但发达国家必须答应一件事,那就是“给印度1万亿美元”。

莫迪认为,印度经济相当依赖石油、煤炭,对印度而言,减少碳排放意味着“自废武功”,因为印度经济将遭遇沉重打击。因此,美俄英法等发达国家,必须给印度一大笔补偿,否则印度绝不可能低头。

莫迪的言下之意无非就是,想让印度减排,可以,但必须先拿出1万亿美元,否则没门。

很快,“莫迪警告美俄英法”的消息,就在全球引起了轩然大波,各国都在看美国如何回应此事。

对于印度的“狮子大开口”,美国倍感不快。与印度外交官会晤时,美国气候特使约翰强调,美国不会承诺“给印度1万亿美元”,白宫必须研究具体细节,然后再决定。

且聊几个看法吧。

11月13日,莫迪警告美俄英法;韩国总理公开道歉;法国航母出问题

首先,在美俄英法看来,印度此举等同于“敲竹杠”。用奥巴马的话说就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地球,每个国家都应该义不容辞。

这里面当然包括印度。

问题在于,在印度看来,已经完成工业化的美英法德,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号令全球”,颇有些道貌昂然的感觉,因为印度经济还没崛起。于情于理,美俄英法都应该多照顾印度,而不是以不可一世的姿态欺负印度。

其次,莫迪也有借机挑衅美俄英法的意思。印度疫情肆虐那会儿,缺乏医疗物资、财政捉襟见肘的印度,想到了求助美俄英法等“铁哥们”,却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

卖武器时与印度称兄道弟的英法,选择了装聋作哑,面对印度外长苏杰生的登门求助,布林肯选择了敷衍回应。布林肯在当时强调,“好好好,美国将与印度携手阻止疫情肆虐”。

最后的结果是,美国的所谓帮助,只停留在了口头上,印度对此敢怒不敢言。

什么便宜都让美英法占了,最后却得让印度承担代价,印度不愤怒才怪。

11月13日,莫迪警告美俄英法;韩国总理公开道歉;法国航母出问题

别忘了,印度可是自诩为“南亚霸主,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本就不甘屈居于别国之下,更何况美英法一直都在忽悠、欺骗印度。

最后,在“怎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确存在分歧。默克尔曾言,发达国家应该履行更多责任,尤其是德国,因为发达国家完成了工业化,这个优势是发展中国家不具备的。

默克尔的话不无道理,但是美英澳不一定这么想,莫里森在气候峰会上以偏概全、谴责中国碳排放量大就是例子之一。孰不知道,我们的体量和人口基数,远远大于澳大利亚,论人均碳排放量,我们只有美国的二分之一,且远远低于澳大利亚。

怎样解决分歧,是联合国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11月13日,莫迪警告美俄英法;韩国总理公开道歉;法国航母出问题

第二件事,韩国总理公开道歉。13日,就“违反韩国防疫方案,在首尔参加同学聚餐”这件事,韩国总理金富谦选择了道歉。

金富谦向韩国民众承诺,将深刻反思,接下来绝不会发生类似事件。

根据韩国新规,从11月1日开始,短时间内,在首尔的聚会人数,不能超过10人,而金富谦参加的同学聚餐,人数达到了11人。

另一方面,金富谦恰好是制定防疫方案的牵头人,此时失误,难免会让韩国民众感到心寒,毕竟存在“知法犯法”的可能。

当然,金富谦之所以有如临深渊之感,与韩国转变战略、选择与病毒共存密切相关,放宽防疫限制之后,韩国疫情更加肆虐。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韩国民众开始质问韩国政府,与病毒共存,是否恰当?

得知道,韩国才刚开始放宽限制,如果继续减少束缚,韩国疫情没准会迅速失控,毕竟寒冬来了。

是加强疫情防控,还是坚持与病毒共存,韩国的确得好好想想了。

11月13日,莫迪警告美俄英法;韩国总理公开道歉;法国航母出问题

最后,再来说说第三件事,法国航母出问题了。

马克龙或许没想到,美军航母出现“材料缺陷”、不得不返回本土之后,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居然也发生了意外。

13日,法国航母在土伦海撞上了一艘帆船,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法国航母却出问题了。

很快,法国立即展开调查,至于法国航母有没有受到伤害,目前仍然是未知数。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从美国航母在家门口出问题、英国“钻石”号驱逐舰在亚洲发生意外、法国“戴高乐”航母撞船、美军“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撞山来看,这个世界并不太平。

说到底,如果美国及其盟友停止折腾,愿意以和为贵而非推行霸权、恃强凌弱,又何至于此?

世界局势变数不断,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对我们而言,当务之急就是保持定力、提升实力,以团结一致的姿态迎接挑战。

风雨之后,等待我们的,必将是更为璀璨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英法   法国   韩国   戴高乐   航母   澳大利亚   印度   外交官   美国   疫情   防疫   发达国家   民众   总理   气候变化   体育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