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华班征战CBA联赛,是中国篮球的进步还是倒退?

最近,中国篮球迷除了关注中国国家队的奥运落选赛,就是关注中国的CBA联赛下个赛季的政策,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球迷在关注正在进行的NBA季后赛。

有关CBA联赛最热门的话题,应该是下赛季的全华班政策以及恢复主客场制。

据媒体透露,在6月18日的CBA股东大会上,股东代表们经过投票表决,确定下个赛季CBA将以全华班开赛,也有媒体解读提到了,存在外援参加后续比赛的可能性。

全华班征战CBA联赛,是中国篮球的进步还是倒退?

最近,通过媒体报道了对辽篮总经理李洪庆的采访,我们也基本上弄清楚了“全华班”政策的由来:上个赛季,外援总体支出6个亿,而因为赞助商拖欠赞助费,上赛季各个俱乐部的分红只有1300万,是过去的一半还不到,加上没有门票收入,这让某些投入巨大的俱乐部苦不堪言。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全华班政策,实属是在疫情之下的无奈之举。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剑客聊体育认为,这实际上是宣布:姚明倡导的市场化出现了严重的泡沫,被疫情这个“小男孩”说出了“皇帝没穿衣服”。

那么,全华班政策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吗?到底这种政策对中国篮球有利还是有弊呢?

剑客聊体育认为,有利也有弊,但很难说利弊各半。

有利的方面:

一、对年轻球员或者边缘球员的培养有利。

全华班征战CBA联赛,是中国篮球的进步还是倒退?

采用全华班出战,给了那些年轻球员或者12人名单边缘的球员更多的出场机会,也给了那些轮换时间少的球员更多的出场时间,对他们的锻炼价值更大,尤其是对那些和外援位置重叠的边缘球员,他们的能力有可能会得到极大提升。

二、对俱乐部运营成本降低有利。

下赛季,外援的工资帽是500万美元,如果整个赛季都采用全华班,那每个俱乐部将节省开支3000万元以上,这对小球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外援的支出成本降低,加上恢复主客场的门票收入,开源节流,对俱乐部无疑是福音。

不利的方面:

一、将降低整个CBA的市场价值。

全华班征战CBA联赛,是中国篮球的进步还是倒退?

据媒体统计,上个赛季,整个CBA的赞助、转播和广告收入,大约13.5亿,而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缩水到10亿元左右,加上赞助商、转播商欠款4亿,实际到手的收入大概在6亿左右,去掉运营成本以及税费,每个俱乐部只分得1300万的分红。

这个赛季,赞助商的欠款能否到位、是否需要重启合作谈判,都是未知,不排除赞助商、广告商、转播商因为外援政策的调整而下调赞助费。

因为观赏性下降,姚明打造的商业模式也必然走向衰败,很有可能重新回到姚明到来之前的模样。

另外,CBA各俱乐部看中的门票收入,也会大幅度缩水。没有外援的比赛,门票价格和上座率都会大打折扣。以辽篮为例,球市火爆的赛季,辽篮的门票收入大概能够达到7000万以上(包含季后赛),本赛季,有可能这项收入会减半。

虽然对比上赛季的赛会制,本赛季的门票收入也足够可观,但对球队整体盈利能力依旧是考验。

全华班征战CBA联赛,是中国篮球的进步还是倒退?

二、对国家队水平提升不利。

全华班,对那些年轻球员暂时能力提升,会有很大帮助,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对那些有能力为国征战的球员来说,他们的对手在变弱,对他们自身能力的提升是不利的。

下个赛季,顶级本土球员的各项数据将会大幅度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国际赛场上能够有更出色的发挥。

这也是我们目前国家队水平没有提升的原因——我们联赛的佼佼者,在国内的数据很好看,可是,到了国际赛场上,依旧是难堪重任,我们还缺乏核心竞争力,还不足以在世界篮坛立足。

这是在有外援参加联赛的前提下,如果是全华班比赛,我们的整体能力会继续下滑,即使那些年轻球员得到了锻炼,他们的上限也不会很高。

总之,全华班的政策,对暂时维持俱乐部的运营有利,对中国篮球的整体提升以及市场升级是不利的,这只能是疫情之下的权宜之计,不能成为中国篮球发展的百年大计。

为什么我们的联赛被一场疫情“打回原形”了呢?

从有外援到全华班,我们看似“壮士断腕”,实属无奈,我们几乎从市场经济一下子回到了计划经济,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一言难尽。

全华班征战CBA联赛,是中国篮球的进步还是倒退?

我们的市场化还不够成熟、好多俱乐部还处在体制内和体制外混编阶段,这是我们还不能完全实现市场化的阻碍,但这还不是主要原因。

剑客聊体育写过很多分析的文章,我也看过很多相关的分析,这其中也包括我们对CBA的商业化包装、运营的问题,有我们对版权、转播权的保护问题,我觉得最最核心的,是我们的工资帽设置存在巨大的隐患,这让我们的联赛稳定性和持续性大打折扣。

2021年6月9日,CBA联盟公布了新赛季的工资帽政策:每个球队的国内球员工资帽,上限依旧和上赛季一样为4400万元人民币,下限从上赛季的2000万人民币下调为1600万人民币,国内球员的工资帽,从上赛季的800万人民币下调为600万,球队外援工资帽从上赛季的700万美元,下调为500万美元(超过这一数据要缴纳调节费)。

CBA联盟总裁张弛回应工资帽话题时提到:“下赛季下调工资帽,是绝大多数俱乐部投资人的意愿,新赛季工资帽的调整,是根据相应的基准值进行调整的。”

全华班征战CBA联赛,是中国篮球的进步还是倒退?

张弛对工资帽调整的回复,其实存在很大矛盾,到底是根据投资人的意愿还是科学的判断呢?我们实在是找不到准确答案。

剑客聊体育更愿意相信,我们的调整是“拍脑门”的决策。

NBA的工资帽是怎么出台的呢?

首先,NBA要仔细核算上赛季整个联盟的总体收入,按照总体收入分摊到每个俱乐部的48%,作为工资帽的上限。

按照NBA的标准,我们的本土球员工资帽设置为4400万,而外援设置为500万美元,合计的工资帽应该是7625万元人民币,7625万元除以48%等于15885万元,也就是说,我们起码每个俱乐部上赛季的平均收入,应该达到15885万元,那整个联盟的收入就应该达到30亿,这样才能保证每家俱乐部有20%以上的利润,而我们显然达不到这个标准。

全华班征战CBA联赛,是中国篮球的进步还是倒退?

球员的顶薪,在NBA是占工资帽的25%,我们国内球员的600万算不上顶薪,因为,外援的工资远远高于国内顶薪球员,那我们的顶薪应该是400-500万美元,那么,我们的球队工资帽经过反算,应该在1亿以上,这又与我们的实际工资帽完全不相符。

总结一下:我们的工资帽没有将国内球员和外援捆绑在一体,是大忌,让工资帽的设置不科学、缺乏依据;我们的顶薪将国内球员和外援分割开来,这更加不合理;外援在中国联赛上的身价虚高、球权过大,更体现了我们联赛的“通货膨胀”。

试问,如果莫泰尤纳斯年薪300万美元,周琦年薪600万人民币,你觉得他们之间的薪资差距合理吗?

国内球员的顶薪与外援的工资严重脱节,这对中国篮球的发展是不利的。如果我们暂时不具备能力提升国内球员的薪资待遇,那我们只能使用100-200万美元身价的外援,如果我们的球员暂时不满足国内的待遇,他可以选择更高的舞台展示自己。

结束语:外援工资的虚高,让我们的联赛出现了泡沫,也严重地打击了本土球员的自信,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国篮球的提升。

全华班征战CBA联赛,是中国篮球的进步还是倒退?

我们出台了工资帽和顶薪,但这都是“假帽”、“假顶薪”,与实际不相符,违背了科学规律。

我们在疫情之下采用的全华班,其实暴露了我们联赛的整体机制存在硬伤,看似是受疫情影响的无奈之举,实际上,这是中国篮球发展过程中的“阵痛”,剑客聊体育不想下结论说这是倒退,我只能希望,这是中国篮球为了更快地发展暂停下来的一次蓄力,我期待包括姚明在内的决策者,能够看清中国篮球存在的根本矛盾,最终为中国篮球能够站上世界的顶级舞台作出贡献。

题外话:我不喜欢这个张弛,感觉他就是个生意人,但是,如果谁能把中国篮球的“生意”做大,把中国篮球带到我们期待的高度,我相信,所有中国的篮球迷们,一定会顶礼膜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张弛   联赛   中国篮球   球员   外援   疫情   俱乐部   剑客   门票   赛季   工资   人民币   收入   政策   国内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