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法庭的罗生门

导语:有罪无罪的辩论,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公正客观对待一件事,但这不是一件事,是一条命。


一场虚拟法庭 一场扣人心弦的精彩辩论 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的推论和辩解 层层递进让人心中泛起波澜。十二个人选择有罪或无罪,但必须全体保持一致才行。这里多数人都是本着三下五除二解决战斗,于是多数人倾向有罪 墙倒众人推。同时有人顺带还批判西法。其实多数人是对被告持有有色眼镜,认为他就是凶手,人证物证齐全 没有任何辩证的余地和空间 于是多数人随大流选择有罪。谁也不想做出头鸟,当靶子。但恰恰是8号先生的坚持和与众不同 让辩论没有死于落井下石。他的观点就是天底下哪有百分百的事呢?为什么所有人都认为被告有罪呢?而没人质疑呢?一开始可能观众对8号先生的判断和观点持怀疑态度 毕竟只凭 ‘天底下没有百分百的事’ 就下结论说被告无罪 这有些牵强。而直到他拿出那把与被告一模一样的刀具 就让观众眼前一亮,这是干货 也是佐证。虽然这样也无法征服和平息对面与他针锋相对的3号先生的质疑和怒火,但至少在观众心里已经悄悄向8号先生倾斜。同时也让观众更期待下面的剧情。

虚拟法庭的罗生门

果不其然,剧情开始渐渐逆转,原本清一色想着草草结束早早回家的众人,开始有人开始质疑之前的主观判断,于是8号先生顺水推舟继续强化论证 不断从人证口供的话语中分析漏洞,本案有2名证人 一位是楼下的老人他听到被告说:我要杀了你,然后跑下楼。另外一位证人是名女士 他住在被告父亲家的对面 并说他看到了被告杀人。于是8号开始演示案情经过,用椅子和人还原案发现场,而且还按时间精确计算 他按着案情经过的细节整体演示了一遍,于是发现了漏洞,经过时间计算 老人从床上缓缓起来 然后拖着残腿 跛脚着走向‘门口’ ,整个过程耗时无法与他证词重合 很明显老人根本未说出真相 或者说他含糊其辞 只为博上镜。

虚拟法庭的罗生门

这样的演变与科学演示让人信服 也让人慢慢向8号先生的论点靠近 他推翻了第一认证的证词 案情有出入,质疑就开始滋生。他们十二人虽然很容易将个人感情代入案情 甚至还结合个人遭遇来左右对案情的判断。虽然还是多数赞成有罪 但已有多位产生摇摆 并直到8号先生担着被3号先生刺伤的危险去当人靶,3号带着成见和对8号的怒火向其演示了被告杀人刀刃的方向和角度,还特意蹲低10公分,来配合案情中被告与被害人的身高差,以图说服8号。但5号先生走过来后 推翻了3号的论断,他反其道的演化了比人矮十公分的人如何使刀杀人最快最直接,也最符合于案情过程。

虚拟法庭的罗生门


虚拟法庭的罗生门


虚拟法庭的罗生门

于是随着证据被层层推翻,案情开始拨云见日,现在只剩下住在被告父亲家对面的女证人的证词未被质疑,这也是站在有罪一方的最后王牌。而剧情经过几轮投票 从最初的一人支持8号到半数人都支持8号。于是倾向无罪的人开始对8号先生的以身示范开始信服和钦佩。这里有人能静心和认真对待案情,而有人却将其当儿戏,认为事不关己就可以漠不关心视若草芥。但人命关天 岂能儿戏?虽然法庭是虚拟的 但人心是真实的 每个人的决定等同于将一个人的生命草草了结。这假不了。虚拟法庭考验的是人性 它正是一面镜子 照出了每个人的内心。如果反过来试想下 这是关乎自己生命的事他们还会不会不耐烦 会不会落井下石 会不会带有偏见 会不会不假思索?

虚拟法庭的罗生门

判断一个人有罪无罪正是我们探寻真相的钻研精神 而不是草菅人命 昏庸武断治下有多少冤假错案 这不是旧中国 这是新中国 在国家日益富强的今天 我们能继续容忍更多的冤假错案发生吗?不能,就算一场虚拟法庭也不能,不能够。我说过法庭是虚拟的 人心是真实的。作为陪审员你就有权利有义务有责任去探寻真相 而不是只凭表面证据就决定一切。当案情陷入僵局时,9号先生突然发现对面的4号先生总有揉眼睛的动作,于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却成为案情的突破口 顺着揉眼睛的动作 9号先生想到案情中的女证人也有揉眼睛的动作 于是这成为突破案情的最大关键,本案最大最有力的证人就是被告家对面的女证人 而她很有可能也是近视眼 但他作证时却带了隐形眼镜,虽然这还不足以推翻证词,但也成为逆转的最大亮点,因为认为有罪的人都以那名女证人看到了被告杀人来巩固立场,但就连这本案最大最有力的证人的证词也不可信,于是8号先生顺藤摸瓜 沿着案情细节再次演示案情,那名女证人通过地铁的最后2节车厢看到了被告杀人,但通过其中陪审员提供的和地铁有关的知识和时间表 推翻了女证人的证词 虽然他看到了 但可能凶手另有其人,她本就近视,且又是通过地铁隔档,如此短促的时间他根本无法看清被告 她只是看到了一个人影就武断的说是被告。证词有瑕疵 也有疑点,而疑点利益归于被告,所以所有人选择了向真理低头。虽然3号先生最后选择孤军奋战 站在尊老重孝的制高点来否决被告 但他不能提出有力论点 所以也向真理低头 选择无罪。

虚拟法庭的罗生门

云开

电影最后我们看到了街上的夕阳 和与之前几小时里的针锋相对 怒气冲天形成强烈反差 阳光冲淡了人们心中的阴霾。而之前持有的各种成见和偏执都化为无形 十二位陪审员 其中有很多带着现实社会的风气和市井,也形成10号先生和11号先生的交锋 只因他对河南人和外地人固有的偏见成为他标签别人的准则。而4号先生和10号先生因资本家和干女儿等社会世俗化的种种认知来诠释别人。以及7号先生和10号先生因校园内超市老板和保安的冲突身份而矛盾重重。所有的这一切都来源于每个人的性格特色以及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 其实12位陪审员 也正对应着社会等级的分化和排列 可能底层的人不论财富低或学历低的人都有着难以名状的苦衷 为了生活不得比奔波 可能很难完全陷在案情里 人在这心已远的状态去判断有罪无罪,但随着辩论的激烈程度的强化 每个人心底的愤怒都开始被点燃 特别是以各个身份 等级,和世俗市井的偏见代入案情 以此判断对错 这显然是错误和无知的。也是不理智的。所以每每辩论从怒气冲天回归到心平气和时 观众总能找到共鸣。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判断被告有罪无罪的电影,导演更多要向观众展示的是每个人对待社会事件的态度和判断 是否能有起码的判断力。电影立意十分正能量 表面上是宣判被告有罪无罪的辩论 但其实却是宣判12位陪审员的良知是否存留 是否能站在最客观立场去判断对错 还是带着成见以及不负责的态度去解决一件必须认真对待的事 电影反问了观众 给观众带来思考 也是抛砖引玉。其实社会也需要更多有正能量和责任心的人来参与 现在人们的冷漠和自私充斥着全社会 这也是人性的悲凉和文明的退步。我们为何不放下成见 多为人为少为己想?其实我们可以更阳光 我们在武装车子房子来标榜自己时,能否让自己的行为高大上呢?言尽于此,多说无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法庭   冤假错案   陪审员   怒气冲天   证词   成见   案情   证人   偏见   无罪   被告   演示   观众   动作   社会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