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桐柏县5000余人齐养小龙虾 年产值达2个亿

金秋清晨,阳光透过层层薄雾照在淮源大地广袤的虾稻田上,稻穗饱满低垂,小龙虾悠游浅底,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9月15日一大早,桐柏县月河镇沈庄村村民杨广州便在自家的虾稻田里忙碌起来。他娴熟地从稻田中捞出一个个沉甸甸的地笼,望着满满的收获,笑开了花。

“从前年开始,我把家里的6亩水田全部开挖为虾田,一年养殖两季小龙虾,种植一季水稻,小龙虾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稻田为小龙虾供饵、遮阴、避害,种养结合,亩产小龙虾近300斤、水稻千把斤,每亩纯收入5000元左右。”站在田埂上,老杨掐着指头算起账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靠“虾稻共作”,老杨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他正盘算着再承包15亩水田,扩大小龙虾养殖规模。

河南桐柏县5000余人齐养小龙虾 年产值达2个亿

眼瞅着老杨脱了贫致了富,今年开始,贫困户吴桂有在政府帮扶引导下也把自己的5亩水田改成了虾田。“稻田里养殖小龙虾,投入少、见效快,今年每斤小龙虾能卖30元左右,光五六月份一季虾就收入了2万多元,下一季虾马上就上市了。”吴桂有笑着说,“过去单纯种稻,效益不好,净‘瞎忙’,一年四季手头紧;现在跟着‘忙虾’,有钱进账不发愁!”

沈庄村是桐柏县最早发展小龙虾养殖的专业村。目前全村发展“虾稻共作”面积1600余亩,带动100户贫困户发展“虾稻共作”面积300余亩。

市场建在田头,小龙虾销路不愁。每天早晨,沈庄村乡间公路上,停着从各地赶来的购销车辆。“桐柏的小龙虾体型大、颜色鲜亮、肉质饱满,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来自湖北广水的商贩杜六隔三岔五都会跑来买上十几筐。

桐柏县位于千里淮河的源头,境内河流众多,沟渠纵横,生态优良,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小龙虾繁育、生长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近年来,桐柏县委、县政府立足自然优势,通过大力推广“虾稻共作”、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以前,每年水稻收割后,水田长时间闲置,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很低。而‘虾稻共作’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民种粮不增收的难题,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一稻两虾’。”桐柏县小龙虾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岳金树说。

“稻虾共养共生,不光虾卖得好,生态稻也比一般稻田的稻米金贵得多,价格上高出不少呢!”杨广州指着身后的虾稻田说。

养虾有“稻”,致富有方。为支持小龙虾产业发展,桐柏县成立了桐柏淮河源小龙虾协会和玉皇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培训、生产资料供给、销售等一体化服务,与此同时,整合资源,注册了“淮河源”小龙虾品牌,申请了有机产品认证;建成“淮河源”小龙虾水产市场,由协会对接郑州、武汉等市场,让农户足不出村卖掉小龙虾。

虾稻共作“钱景好”,水田变成“聚宝盆”。目前,桐柏县小龙虾产业遍地开花,全县5000余人从事小龙虾生产,养殖面积超过2万余亩,年产量5000吨,产值达2亿元。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一动一静间,交织出桐柏乡野和谐灵动的图景,衍生出无限“钱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桐柏县   广水   桐柏   金贵   淮河   手头紧   贫困户   水田   河南   年产值   稻田   水稻   饱满   效益   面积   生态   体育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