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楚雄环游,虽匆匆而走,匆匆而归,然眼见而心动,心动而有感,有图无文,欲罢不能。

一边整理手机里的照片,且发且收且修;一边读照片上的文字,及上网查缺补漏,以完善和自圆当时的心动和感悟。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姚安龙华寺(网络图片)

姚安,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距姚安县城十余公里的龙华寺,是我们游玩的第一个景点。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姚安龙华寺(网络图片)

山不在高,有寺则名;寺不在大,有仙则灵。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姚安龙华寺山门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姚安龙华山山麓的龙华寺,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后唐,历经战乱,毁了重建,建了又毁,仅清代就遭两次焚毁,现在只有圆通殿和后轩北院为明代建筑。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从1981年至2001年,二十年间,龙华寺从县、州、省,一路升格,完成了“国家级”文物的转身。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龙华寺钟楼,与之相对的是鼓楼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神龛内塑菩提女,为宋末大理相国高泰祥女,元灭大理国后,流落此寺,出家为尼。

神龛两侧为姚安清人赵鹤清撰书楹联:“灭国痛流离视元段兴亡帝业侯封成泡影,出家全孝义参法王得度名山佛子铸金身”。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巍峨壮观的正殿大门。采用硬山顶式营造,全部采用木板出檐搭建,色彩斑斓,金碧辉煌。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龙华寺不是浪得虚名,山门殿宇,亭阁牌楼,方圆斗拱,照壁神龛,楹联壁画,砖雕木刻,古柏翠竹,曲径回廊……其规模、布局、工艺,集小而大成,巍峨于滇西一隅,盛名姚安。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山墙上的壁画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照壁上残存的淡墨山水画,不知是不是清人赵鹤清绘的《苍山十九峰》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精美的砖雕石刻遍布寺内的各个部位。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中国的“风景”,除去自然景观,往往与庙宇粘连,大到故宫,小到一寺一庙,千篇一律的“大雄宝殿”,令人噤色的“门票”常常让我望门止步,所到之处,我更喜欢的是纵情山水。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古朴锃亮的地砖,记录着昔日香客如织,僧众寺广的辉煌

没有想到登龙华山,拾级而上,进了龙华寺的山门,回首一望,便喜欢上了这幅对联。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到此方知官是梦 前生安见我非僧

我不懂书法,当时便猜出这应该就是“我”字,只是不知“我”字为什么这样写?

我非官非僧,退休前没有做官,至今也不信教。

所以,眼前这个“官”,在我心里此官非彼“官”,而是庸人自扰,一生追逐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这个“僧”,也此僧非彼“僧”,而是一种“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

我不信教,也非僧,但“今日方知心是佛,前生安见我非僧”,非佛非僧,这并不妨碍我去追求,修炼庄子“鱼乐我乐”的境界,“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信步而寻,终于在后轩北院找到了徐霞客当年栖息龙华寺的小院。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虽是明代遗物,今天已被修葺一新,做了僧侣的住房

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十二月十二日,徐大侠在婆娑的竹影中,抑或在摇曳的烛光下,伏案执笔,记下:“寺号龙华,僧号寂空。是日下午,寂空留止后轩东厢。其后有深峡下悬,峡外即危峰高峙。庭中药栏花砌甚幽。墙外古梅一株,花甚盛,下临深箐,外映重蛮”。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四百年后的今天,不见深峡危峰,花仍甚盛;只见庭院中一水池,石雕龙头静没水中。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神龙静卧,只见其首,不见其尾。

相传龙首在这里,龙尾在大理的洱海,并有一个奇异的天象佐证:这里天晴,大理便是晴天;这里下雨,大理也是雨天。

无论真伪,还是传说,这是多么大胆的想象,一个多么诗意的传说。

我在纳闷,站在小楼上的徐霞客为什么漏记了这个龙头,那水池一定是他走后才修砌成的。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下楼站在池边,小楼倒映水中,任凭你变换角度,始终照见的都是“天圆地方”,一遍遍朴素地讲述着:“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蓄一池水可测天地之盈亏;养几盆花能探春秋之消息”,这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髓,也是民间的大智慧。

“看见睡佛了吗”?

“赶紧去看看,哪里不舒服,你就摸摸睡佛的那里”。

大家相拥而至,来到龙华寺的东厢房,进门就看见一尊真人大小般的铜像横卧榻上。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这尊泛着古意,透着灵光的铜像,最先吸引我的是他的工艺和创意,和真人一般大小的比例,一个栩栩如生的“人像”,而不是“高大上”的神像。

头枕装酒的大葫芦,裸胸露怀,双臂搭肩,两腿交叉,酣然而睡。

似醉非醉,似醒非醒,似睡非睡,似梦非梦,呢喃低语,“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其铜像仿真人所塑,而且是在世时,模壮年而塑老年之像,睡姿怪异,其人名字也怪异——高奣(音:weng)映。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第一次到姚安,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字,第一次见到这个人。

【百度百科】

高奣映,字雪君,号问米居士,白族,云南姚安人。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一生著书八十余种之多,与顾炎武、王曦之齐名。

康熙十二年(1673)年,高奣映承袭姚安土司同知世职,因参加平定四川米易、会理的暴乱,擢升提刑,分巡川东。1677年吴三桂之乱 平定后,高奣映回到姚安,执政期间,为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的稳定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得授布政司参政道一职。但高奣映志不在政,37岁即将土司职位交予儿子,归隐结嶙山,自号结嶙山叟。

这个被大家顶礼膜拜、摸去摸来的铜睡像,其实跟佛一点都不沾边,更和摸着哪里,那里便能够“手到病除”的“神仙”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注意到高奣映枕着的葫芦上有一段他自撰的铭文,非常有意思:“有酒不醉醉其太和①,有饭不饱饱德②潜③何。眉上不挂一丝丝烦恼,胸中无半点点烦嚣,只是一味黑甜,睡到天荒地老”。

高奣映可能没有想到,生后几百年他却未能“一味黑甜”,“……睡则千日,不靡于王事,不劳困其肌肤,胸中贮有烟霞,一睡乃逾三万六千日”,肚子和膝盖被无数的黎民百姓摸得闪闪发亮,八十余部著作仅十之存一,且读者甚少。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以书立身,以像留世,高奣映和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一样,难以索解出世和入世这个“二律背反”的悖题,更难以做到“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我等草民,命日蝼蚁,形如刍狗,更是只能入乡随俗,心存夙愿,迷信逐流,便一个跟着一个都摸了高先生的这里那里,我自当是摸了高先生的脖子,高先生一定十分诧异,因为他在世时还没有这种“病”(甲状腺癌)。

姚安龙华古刹,一联一池一像,感慨良多,此谓龙华“三得”,正是:古刹参人生,心静亦成佛。

古刹参人生  心静亦成佛

同游者十之又二,谓之“顽友”。已而山林阴翳,饥肠辘辘,留影归而顽友从也。吾游姚安龙华而得其乐,而不知顽友之乐其乐也。游能同其乐,归能记以文者,云南昆明老顽友“边地野草”也。

【注】

①亦作“大和”。天地间冲和之气。

② 1.饱受恩德。语出《诗.大雅.既醉序》:"《既醉》,太平也。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 2.谓充满高尚品德。

③谓专心修行。专心 如:潜志(专心致志);潜研(专心钻研);潜修(专心修养);潜神(犹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古刹   会理   心静   姚安   大理   砖雕   神龛   清人   楹联   土司   铜像   山门   胸中   中国   专心   心动   人生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